裳和編長老還是第一次接觸水稻這種植物,聽了羅衝的介紹,默默的在心裡計算了一下。
這裡一年有14個月,其中4個月是寒冷的冬天,剩餘十個月份都能用來種植水稻。
一株水稻頂一頓飯的話,一個人每年就需要800多株,這是按照每天兩頓飯的方法算的,三頓飯就要1300株左右,分三個季節種植,每次四五百株就夠了,這個食物來源貌似很可觀啊,怪不得被當作主食。
但其實隻有羅衝自己知道,想種三季水稻很難很難,雖然看似十個月的時間是夠了,但是實際操作起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除非你每次換季的時候,前腳剛收割完成,後腳就把種子埋進去,這就很困難了。
收割是需要時間的,重新耕地施肥也是要時間的,光是一次換季的時間就可能用掉十天左右,這還是快的,兩次換季耕種可能就要浪費將近一個月,第三季的水稻可以種,但是冬天之前肯定熟不了,這就比較糟心了。
不過事在人為,好好研究一下,提高耕種效率,減少換季時間,也許有可能做到。
至此,兩位編部落高層的參觀也算結束了,對漢部落的情況也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了解,雙方對編部落整體加入漢部落的事情也敲定了下來。
編部落暫時不會搬來漢部落,但是從現在開始,編部落已經算是漢部落的成員了,羅衝將會給她們配給和漢部落一樣的生產生活用具,編部落也要給漢部落提供所有產出的麻纖維。
初期的供應方案,是由羅衝派遣5輛牛車給編部落,是那種一頭牛拉的簡易平板車,都是漢部落目前用來拉磚的。
這五輛牛車將會運載一些陶器,白鹽,水桶,銅斧,銅鏟,銅矛等生產生活用具,還有十架紡紗機,兩台漢部落僅有的精梳機,一台織布機,現在的毛團已經全部精梳過了,短時間內也沒有活兒乾,就先全都運到編部落梳理麻纖維用。
後續還有新型號的織布機供應,那是特殊型號,專門用來織麻袋的,水稻即將成熟了,漢部落需要很多麻袋用來儲存稻穀,這也是羅衝交給他們的第一個生產任務。
這次回去之後,編部落要全部改織麻袋,具體的尺寸參數,製作工藝,還有機器,羅衝將會後續送過去,她們現在隻要玩命紡麻線就好了,這也是羅衝一次性調撥給編部落10架紡紗機的原因。
紡織麻袋的紗線也不能太細,用紡紗機搓出來的線,還要三股合成一股,這個用現有的紡紗機也能操作,製作出來的麻線,直徑差不多15毫米左右,不是很粗,但也不細,這樣做出來的麻袋足夠結實,而且耐磨,還能提高織布效率,畢竟線越粗,織的就越快嘛。
看完了這些,時間也到了臨近傍晚的時刻,兩人又在小蝶的陪同下,一起參觀了木工組和窯工組,讓二人著實開了一番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