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第一個月的時間過去,漢部落僅造出來一刀一劍,可是其他的建設卻頗為迅速,比如夯土的城牆。
夯土這種工藝簡單實用,我國最早的城牆建設就全是夯土製成,純夯土不包磚的城牆,隻需要80個人,就能在七天內夯出六米高,長達800米的城牆,建設速度快的令人咂舌,可是那種城牆和漢部落的不一樣,牆體隻有一米多厚,工程量和漢部落的差距甚大,所以漢部落的建造速度沒他們快。
漢部落的城池邊長400米,其中包含牆體的厚度,原計劃是底寬4米,頂寬兩米,高五米,用的泥土都是從護城河挖出來的土,可是後來經過羅衝計算之後,這些土還有點不夠用,再有就是牆體的底寬比頂寬差了一倍,使得牆體的角度太緩,對於防禦不是很好。
為了兼顧這些問題,羅衝最後在施工的時候,把牆體改為了底寬三米,頂寬兩米五,高七米五的城牆。
這樣做一是為了減少土方的用量,二是能夠增加牆體的垂直度,敵人攻城時爬牆更加困難,也間接的增加了牆體的高度,和牆頂的麵積,使城牆上麵能夠站更多的人,或者放置一些大型的防禦器械,比如床弩之類的重型武器。
漢部落的城牆隻有200來個奴隸參與建設,另有一些戰士負責監督,而且這是他們第一次建設城牆這種建築,也不是很熟練,好在有了羅衝發明的夯車,建設速度才快了一點,現在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城牆終於到了封頂的階段。
牆體說是高七米五,可實際夯土的高度隻有六米高,剩下的一米五還要鋪上一層20公分厚的城磚,也就剩下了一米三,這一米三是另外加上去的箭垛,從外麵看,最高處才是七米五,其實隻有六米多,那是為了保護城牆上的戰士用的。
現在的施工進度,夯土的高度已經夠了,正在鋪設牆頂的地磚,和壘箭垛。
四麵牆體的正中各有一座城門,城門高三米五,寬三米,是個豎直的矩形,內外共有三道門,兩道厚十公分的實木雙開門,外麵還有一個三十公分厚的實木吊橋,吊橋收起來之後會貼在外城牆上,也能當作一道門用。
城門的上方還有一個城樓,也就是城門堡,這個城門堡不大,隻有五米長,寬度就是兩米五,和牆頂的寬度一樣,高四米,隻有一層,裡麵安裝了兩座絞盤,用來收放吊橋,整個城樓的高度加上城門堡一共十米高。
城門裡麵的兩側,還各有一道緊貼城牆的樓梯,樓梯寬一米二,可以容納兩個人並肩行走,這樣就是有人同時上下,也不會因為不夠寬而被擋住,方便戰士快速上下城牆。
城牆的封頂讓羅衝十分高興,高大的城牆能給族人帶來安全感,族人們也在歡呼雀躍,能居住在這樣堅不可摧的城中,讓他們感到無比的驕傲和幸福,不愁吃穿,不懼外敵,在這個時代,無疑是神仙一樣的生活。
隨著城牆的逐漸成型,大部分沒事做的族人也加入了建設的隊伍,他們期待著城牆的早日竣工,除了一些已經懷孕的女人,和留在家中看孩子的女人,剩下的族人一股腦的加入最後的封頂工作,搬磚的搬磚,壘箭垛的壘箭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