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巷道火牆(求票票求訂閱)(1 / 2)

邊長166米的正方形院子,除了五間正房以外,其他的地方都已經被改成了臨時的造紙作坊。

一個煮料的灶台和大鍋,一個腳踏的陶臼,那個本來是用來給稻穀脫殼的,現在被拿來捶搗漿料,除了這些,還有一個很大的草棚子,下麵的木架上放置了一個木頭做的大水槽,是用來盛放漿料抄紙用的,旁邊還有專門用來放置紙張的桌案。

院子裡的人正在熬煮樹皮和麻團,麻稈,其實麻杆這東西也是可以用來造紙的,苧麻這種植物的雖然用的主要部位是莖皮,其實裡麵的莖稈也可以用來造紙,並不會產生浪費。

這東西要熬製很長時間,最少也要連續煮上一兩天,時間還有的等,羅衝就開始讓人準備抄紙的薄草席,先把劍草的草葉用刀具劈開,切成又窄又薄的細條,然後泡水,在放在鍋裡煮上一小時,使其變軟,變得更加柔韌,然後撈出來晾乾就能用來編製席子了。

這個工作也是個細活兒,又要等上兩天,羅衝實在是閒不住,又找人在院子裡用磚砌了一條用來培紙的巷道。

這個東西其實就是一個用來把紙烘乾的設備,造紙大部分都是濕法造紙,也就是把植物纖維和水混合一起變成紙漿,然後從水裡抄出紙張,但是這樣的紙很濕,是不能用的,所以還需要做乾燥處理。

濕紙乾燥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把每張紙貼在一塊平整的大木板上,然後放在向陽的曬場上自然晾乾,但是這個方法用的時間太長,占的場地太大,而且受天氣影響,有很多不可控因素,萬一要是突然刮風下雨了呢,那曬的紙不全完蛋了麼,所以羅衝選擇了另一種,烘乾。

把磚塊側立起來砌牆,這樣就能把牆砌的很薄,當然了,這樣很容易倒,不過沒關係,可以在背麵砌垛子啊,這樣就能多一些支撐點,牆麵就能站穩了。

就這樣砌出來一堵五六厘米厚的矮牆,然後在它的背麵平行的位置,相隔四十厘米的距離,再砌一堵同樣的薄牆,使兩麵牆組成一個平行的巷道,最後把朝外的一麵用石膏和高嶺土混合,抹平磚縫和所有不平整的地方,再用火燒硬,巷道就算完成了。

使用的時候,隻要在巷道中間點上木柴,就能把兩麵牆加熱,然後把經過脫水後的紙張貼在平整的牆麵上,利用牆麵的熱量把紙烘乾,這個速度是很快的,基本隻要貼上幾秒鐘就能完全乾燥。

工作的時候一個人可以貼兩張紙,把牆麵分出左右兩個貼紙位,先把第一張貼左邊,然後再貼右邊的第二張,等第二張貼好的時候,第一張也已經乾了,然後把左邊的揭下來繼續貼,左右輪流交替,工作效率非常高。

而且這種烘培的方法,省時省力,還省了大量的木板,又省了大麵積的曬場,還不受天氣因素的限製,生產效率高,產量也很可觀,這也是羅衝為什麼要弄這個巷道的原因。

一邊煮料,一邊編抄紙的席子,另一邊還要砌牆,抹平,燒硬,三項工作同時進行,終於在兩天後有了成果。

席子是最先編出來的,一共編製了四張,每張長九十厘米,寬六十厘米,這是按照2開紙的尺寸放大了一個毛邊,等紙張做好之後,就可以用裁紙刀切掉毛邊,裁成2開紙的規格,尺寸相同,用起來也方便一點。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