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文房四寶(求票票求訂閱)(2 / 2)

至於硯台,為了普及教育,自然不可能用多麼奢華的材料和工藝,羅衝準備交給瘸子來乾,直接用粘土燒製一批粗陶硯台即可,材料便宜,製作簡單,和一塊磚頭的造價差不多,老百姓也能用的起。

相比這些,鉛筆的製作是最麻煩的,但是沒有還不行,用鉛筆畫圖紙可不是毛筆能夠代替的,所以再難也要製作出來。

首先就是把石墨和粘土粉碎,然後研磨成粉末,這個用錘子和磨盤就能解決,之後就是把兩種粉末按照比例加水調和,揉成泥巴團之後擠壓成筆芯的形狀,為此羅衝還要先製作一台擠出機才行。

當然這也沒有多麼困難,其實它的原理就跟做餄餎麵一樣,弄一個筒子,頭部安裝一個帶有小孔的模頭,然後把麵團放進去,從另一端用木錘或者其他東西把麵團擠出去就行,最後從模頭的小孔中擠出來的就是細麵條,這裡隻是把麵團換成了石墨泥而已,就算真的拿來一個做餄餎麵的工具,理論上也是一樣可以用的。

筒子和模頭都好辦,考慮到鉛筆芯的粗細和機械的精確性,直接用失蠟法澆築一個青銅的就好,其他整體的架子和擠出裝置,都用木頭就可以,把筒子垂直固定,上麵加一個杠杆的壓錘,人力就可以操作。

接下來就是把擠出來的麵條截斷到鉛筆的長短,大概18厘米就好,然後就是晾乾,最後入窯燒製,使其硬化,鉛筆芯也就完成了。

理論上這樣的筆芯已經可以用來書寫,但是很容易斷,而且容易把手弄臟,所以還要加個木頭外殼。

這個也不是很難,以直徑一公分的鉛筆為例,先把木頭鋸成五毫米左右,寬十厘米,長度和鉛筆等長的薄片,再用特質的刨花刀在木板上開出來一排十個半圓形的凹槽備用,凹槽的直徑是鉛筆芯的一半就行。

組裝的時候把已經燒至完成的鉛筆芯排到木板的凹槽中,然後刷上一層膠水,再把另一塊開槽的木板扣在上麵,最後用重物壓緊,使兩片木板牢牢夾住筆芯。

晾乾之後,再用v字形的刨花刀從木板的兩麵開槽,直至把木板整個切透,這樣加上開槽的四個麵,和木板上下的兩個平麵,最後就能一次性切出十根正六棱柱形的鉛筆。

至於大小兩種開槽的刨花刀,直接用鐵片打製,它的原理在生活中也能找到實例,唔,理解起來就和家裡擦土豆絲的那個玩意兒差不多,隻不過這不是用來擦土豆絲的,而是用來擦木板。

這樣的鉛筆就已經算是加工完成了,可以直接拿來使用,如果想要美觀的話,還可以在外麵刷上一層彩色的油漆,或是印上幾個字,但是羅衝覺得沒有必要,首先原木色的鉛筆也十分美觀,另外花費人力物力用來裝飾鉛筆也有點浪費,完全沒必要這麼做。

最後一項要做的事情就是之前說的粘土印章了,當然這麼說有點不正確,換個稱呼或許可以叫做活字印刷。 .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