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板的鋪設速度還是不慢的,因為都是分工乾活,流水線作業。
木材廠的人用風車自動排鋸分割圓木,把木材鋸成木板,造船廠的人也有專門負責蒸籠軟化步驟的,剩下都是拿錘子的安裝工,他們隻需要用釘子把木板釘在龍骨上就行。
其實造船的步驟往大了說並不複雜,就是架設龍骨,然後蒙皮,也就是鋪船板,接下來是試航,裸船下水看看是不是有漏的地方,最後檢查沒問題了就開始舾裝。
舾裝其實就和裝修差不多,下水的隻是一個什麼都沒有的船殼,相當於毛坯房,而船的裝修內容其實也不少,包括內外部刷漆,安裝桅杆和帆具,索具,船槳,添置適當的家具,武器,特殊設備等等。
比如漁船就要安裝或者改造一些特殊的捕魚裝備,漁網魚叉什麼的當然也不能少,如果是軍船,那就裝一些重型弩炮,或者改造專用的火油投放武器,還要改造專用的屯兵艙和武器艙。
不過漢部落的第一艘內河帆船沒那麼複雜,這隻是一艘最普通的運輸船,也是實驗船,如果試航發現了什麼問題後,也好在之後的新船上做出修改。
製作龍骨用了一周的時間,安裝龍骨隻用了一天,鋪設船板也是一周的時間,然後就是做船體的防水了。
和以前做小船時差不多,這次也是一樣的,不過以前都是用鹿角膠還有魚鰾混合,再加上一些毛發和麻纖維,調和成濃稠的膏狀填充物,用小鏟子或者木片把這些膏狀填充物塞到船板的縫隙裡,然後再刮平,最後上漆。
但是這次還是略有改變,首先就是魚鰾的問題,雖然漢部落現在也經常捕魚,但是依然擋不住各種木工的消耗,現在的木匠都不用釘子,就指著膠水和榫卯才能製作木器了。
所以為了應付造船的需求,羅衝一是命令衛山郡那邊的新族人加大捕魚的力度,並且政府出資收購魚鰾,第二就是在新的防水填充膏裡,使用了大量的羚羊角和皮膘,來代替數量不多的魚鰾。
其次裡麵的麻纖維也換成了細麻繩,因為麻繩的結構更加緊實,和膠水填充物混合後,對於這種稍大一點船隻反而更好,因為船的體型越大,排水量越大,它受到水的壓力也就不一樣大。
所以不同船型的大小,對於防水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工匠也就必須根據情況靈活掌握。
用了碎布和麻繩,拌著膠水填充船板縫隙,最後再用老版的防水填充膏刮平,等到晾乾後就能刷漆了。
其實還有一種材料更適合做船體的防水,那就是瀝青,可惜這種材料不是那麼容易找來的,人工提煉現在漢部落還沒有那個條件,天然形成的瀝青又沒有找到礦產,所以這種事情也隻能想想罷了。
花了半個月時間,船殼毛坯終於做好了,不過這樣一來,也就到了木船正式下水的日子。
首艘帆船下水並沒有公開舉行,羅衝的態度是不隱藏,但是也不發什麼公告,誰願意看見就看見,但是官方就是不說。
畢竟是第一次下水,要是剛到水裡沒一會兒就沉了,那就丟人丟大發了,所以目前還是先低調一些的好。
新船下水的時間被羅衝定在了下午,和早上大量商販登陸碼頭的時間錯開。
這天大約下午三點多的時候,就在河邊的船塢裡,漢部落的第一艘內河帆船下水了。
把所有的撐杆什麼的都卸了下來,大船斜斜的躺在岸邊的灘塗上,周圍的河麵上飄著幾艘小船,很多人在河麵上接應。
羅衝安排的下水方式是船頭朝著河,這樣做主要是防止可能會發生的側翻。
船艉有一大群人在後麵推,河裡還有肉肉和灰山用繩子拖曳,兩頭大象這些年長了不少,個頭已經達到了三米高,彆說是站在河邊的淺水裡走一走,就是直接遊到對岸也沒什麼問題。
彆看它們倆的體重比較大,其實全都是厚厚的脂肪,這麼大的遊泳圈,能為它們增加不少浮力。
羅衝就站在了河麵的一艘小船上,負責指揮兩頭大象的行動,岸上的人也會跟著配合。
眾人齊心協力在一番努力之後,終於把木船緩緩的拖入水中。
解開兩頭大象身上的繩索,羅衝第一個跳上了新船,不得不說,六米寬的大船就是比小船穩當,整個人跳上去船都沒怎麼晃動。
上去的當然不止他一人,還有一大票的船工,都是經常劃船的老手,現在的船體上並沒有安裝桅杆和帆具,所以動力方麵還隻能靠搖櫓,其實就是大一號的船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