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時的遊伏聽到燈塔,腦中第一個冒出來就是在外海遇到漁部落族人的那個大礁盤,那裡才是真正的視野開闊,如果在那裡建一座燈塔,所有途徑竹島東部的船隻都能受到它的指引,可比窩在港口旁邊的燈塔強多了。
雖然到現在兩人也不知道燈塔到底是什麼樣的,隻聽首領說過那是一個裝了大燈的高塔,在夜間能為船隻指引方向,不過兩人一直想不明白的是,到底什麼樣的燈才有這麼強大的能力。
接下來的幾天兩人一直在著手規劃港口的建設,遊伏根據往常的航行經驗,再結合當地的水文情況,製定了更為合適的碼頭和棧橋,初步方案就是舍棄了海港的計劃。
遊伏認為,在這樣潮汐落差太大的地方,不適合建立固定港口,然而浮動的港口和棧橋又十分的不經用,很容易損壞,維護成本太高,所以還不如不建。
他提出的解決方案是,把獸牙之前選定用來做海港的那個地方簡單休整一下,拿來當作‘停車場’,專門用來臨時停靠船隻使用,或者當作避風港使用,而用來裝卸貨物的碼頭,直接設置在內陸河裡,就放在使團駐地的河邊,駐地即是碼頭和貨站。
之所以想出這樣的主意,其實主要是因為遊伏也不知道海港該怎麼建,既然不知道怎麼建,那就乾脆不建了,既然這棵樹上吊不死,那就換棵樹再試試,總會有解決的辦法。
遊伏最熟悉其實還是漢部落所屬的幾個內陸河碼頭,衛山郡的碼頭,瀏陽郡的碼頭,還有新建的東薪郡碼頭,三個大型碼頭全都有能力停靠漢部落最大的船隻,而且全都分布於瀏陽河的兩岸,所以對這種內陸河的碼頭建設和使用,遊伏是十分有心得的。
竹島的海灣潮汐落差比較大,要是漢部落有能力用潮汐能發電的話,這絕對是最好的天然資源,可惜現在沒那本事,而且潮汐的問題又恰恰影響了港口的建設。
所以遊伏決定直接規避這個問題,把碼頭建到水位比較的內陸河裡麵去,這樣就完全不會受到海水潮汐的影響了,就算有也十分有限。
關於竹島的內陸河入海口,遊伏一行人駕船進來的時候就已經觀察過了,入海口的寬度足有將近一公裡,向上遊雖然呈現逐漸縮小的狀態,可是在使團駐地旁邊的這段流域依然保持著兩百多米的寬度,漢部落目前最大的船隻有四十米,在這樣的內河航行也完全不用擔心什麼問題。
獸牙雖然對這方麵不太懂,可是有漢部落本部的例子在那擺著,都是內河碼頭水運城市,他就是依葫蘆畫瓢也不難學會,因此對遊伏的建議十分認同。
當然,外海港口的建設,一些必要的設施還是要有的,不過這個要慢慢摸索,用遊伏的話說,先把能不能卸貨的問題解決掉,然後再想提升規模的辦法,漢部落現在最需要的,是讓使團在竹島儘快運作起來,獸牙對此深以為然,馬上也做出了相應方案,就等首領給他支援人手和物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