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湯部落的使團(求票求訂閱)(1 / 2)

12月份的冬季,漢陽郡這裡已是白雪皚皚,但是瀏陽河的入海口處,拓海郡的營盤卻是溫暖如春,十二三度的氣溫讓人隻穿單衣就非常舒適,但是在這裡的忙碌的人們卻大多赤膊上陣。

新建一個郡城要做的事很多,首先便是修建一個碼頭,哪怕是臨時的也好,最起碼能讓帆船停靠,因為有很多物資都要在這裡裝卸。

拓海郡最緊要的兩項工程就是興修水利,開墾良田,還有修建屋舍供人居住,那麼多的工作要建,人手雖然暫時不缺,但是工具卻極為缺乏。

薑池上報了這個情況之後,羅衝便居中調度,讓他自己用船去竹島的使團駐地那裡求助。

先前為了在竹島推廣貨幣的緣故,漢部落往那裡運送了很多的鐵料和工匠,但是現在漢鑫兩個部落之間的關係惡化,鑫部落明令禁止漢部落不得在竹島推廣貨幣,那麼這些鐵料放在那裡也就沒什麼用了,還不如先就近支援給拓海郡。

這樣一來,拓海郡就有了可以帶隊的工匠,還有農具和工具,至於開墾田地需要用到的耕牛,羅衝也下令從開源郡調集,然後船運過去支援,有兩個老牌營地在後麵撐腰,拓海郡的修建進度也就更快了。

而那些已經同意加入的氏族族長們,見到漢部落那麼多的資源往這裡調集,心裡也是樂開了花,他們加入漢部落圖的不就是這個嗎。

另外因為拓海郡那裡的氣候原因,這個季節其實也是可以種糧食的,為了早點能讓當地新加入的百姓自給自足,羅衝也是下過命令讓他們把開墾的土地都先種上,暫時算集體的,等全部搬遷過去之後,再按照編戶齊民的戶籍數據來分發土地。

十幾度的氣溫雖然不算高,但是並不影響莊稼生長成熟,無非就是生長周期要長上一些,農作物的成熟周期不是按時間來算的,用現代的說法,其實應該叫積溫,生長過程中每天累積的溫度達到一定數值的時候,它就會成熟。

比如總共需要積溫三千度才能成熟的農作物,夏天的時候每天平均氣溫都在三十度以上,那麼隻需三個月變成成熟收割,而春秋兩季或者冬季,每天平均氣溫十五度左右,那麼就需要五個月左右才能成熟,隻要累積的溫度夠了,自然就可以收割。

拓海郡周邊的平原上,大片大片的土地被開墾耕耘,然後種上了玉米和水稻,這兩種作物是漢部落目前掌握產量最高的糧食品種,也是周邊氏族心向往之的神糧,然而對岸的湯部落卻隻能看著乾瞪眼。

拓海郡這邊的玉米水稻綠油油的一片,一條條的田埂和水渠將田野劃分的方方正正的十分整齊,條播的作物也是一行行的讓人看著賞心悅目,而對岸湯部落的麥田用的還是撒播的低級農耕手法,頂多也就是翻翻土,然後撒一把種子用腳踩一踩.

湯部落自己產鐵,但是卻不會打鐵的工藝,他們的鐵器多為生鐵鑄造,農具和工具都處在這個水平,他們也已經弄出來了人力犁,但是卻沒有漢部落那麼高級的耬車,隻要在裡麵倒上種子,沿著地塊走一遍,就可以把種子整整齊齊的撥到土裡,還自帶翻土和蓋土的功能。

耬車是種田的利器,最大的好處就是播種快,播的整齊,而且還省種子,種同樣麵積的一塊地,耬車播種需要的種子就比撒播最少要省出一半,既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和畜力,又可以減少種子的成本,節約種地成本,提高種地收入。

當然,光有這個還不算什麼,最讓對岸湯部落羨慕的,是漢部落居然還有耕牛,這種役使大型動物來給人乾活的騷操作,他們在這住了幾百年還是第一次見,怎能不讓他們羨慕。

兩個部落一河之隔,每天拓海郡這邊乾活的時候,對岸都有一大群人聚在河邊觀看,雖然他們自己得不到什麼好處,可是卻能讓他們的部落學到很多東西。

比如挖掘水渠灌溉田地的方式,這就是他們以前沒有想到的,飼養大型動物幫人乾活兒,這也給了他們很大的啟發,甚至是建造房屋的手法,居然可以用黏土燒成磚瓦來蓋房子,而他們自己都是用黏土燒製陶器的,陶器既然可以用來盛水,那為什麼不能拿來防水呢?

明明都是些很簡單的東西,可是被漢部落用出來就顯得那麼高級。

你家用盤子吃飯?漢部落把盤子蓋房頂上......

車輛這種陸地運輸神器也是首次出現在湯部落的視野,之前他們還用著肩挑背扛的低級運輸手段,可是漢部落不僅用木頭做出了車,還可以用牛馬來牽引,人隻需坐在車上控製牛馬,就能一次拉動上千斤重的東西,要不是他們親眼看到,打死他們也不會相信,可漢部落就是這麼神奇。

因為之前漢部落沒在這裡安家落戶的原因,來來回回也隻有幾艘船,所以他們還是首次見到漢部落在陸運方麵的強大實力。

湯部落的首領湯姬在觀察了兩個月後,終於坐不住了,居然找人紮了個大竹筏渡河主動來串門,漢部落的好東西太多,她也想要學習或者購買一些過來。

和當地的勞工詢問一番後,得知這裡的漢部落負責人隻是個十幾歲的少年,雖然說也算成年了吧,可還是讓她感到有些驚訝,一個十幾歲的少年居然可以管理這麼多人?他的權力也太大了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