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套戰術從剛建國的時候就開始普及了,抗美援朝時期更是將三三製運用到了極致,所以國外報道的一些所謂的解放軍人海戰術,那都是瞎扯淡。
三三製最輝煌的戰績,還是對印反擊戰中,其中一個三人小組和大部隊失去了聯係,三個人在其中一個班長的帶領下深入印軍敵後75公裡,接連打了五仗,連續端掉印軍三個火炮陣地,擊潰兩個炮兵團,繳獲七門火炮,兩輛汽車,還有長短槍支沒有計數
這麼匪夷所思的戰績連裡都不敢這麼寫,然而它就真實的發生了。
不過漢部落所麵臨的敵人和情況又與那時候不同,羅衝組建火器部隊的原因,很大程度上還是要用他們對付食人族的,其中的巨猿更是個體武力極其強大的存在,所以這種稀稀拉拉的三三製並不適合漢部落,而且漢部落也沒有火力強大的自動武器,和那個時候的解放軍情況不一樣。
對付巨猿最好的武器當然是噴子,但噴子隻能用於近戰,這個時候步槍就成為了補充,但是一個班多少人,幾個用噴子幾個步槍,這個比例還是要好好搭配一下。
羅衝琢磨了半天,最後突然拍了自己腦門一下笑了起來,他又不是要組建幾十萬的近代軍隊,總人數大概也就三四千人而已,所以沒必要規定每人隻有一把武器嘛,漢部落用全部落的工業產能供應三四千人,還是綽綽有餘的。
所以最後羅衝還是選用的九人一班的三三製戰術,但是和追求火力,降低傷亡的戰術標準不同,羅衝雖然同樣把九人分為了三組,但卻有不同的戰術目的。
他的想法是一人裝備霰彈槍作為主武器,負責在前麵‘莽’,因為霰彈槍隻有在近距離才有效,所以必須足夠接近敵人,同組的另外兩人使用步槍作為精確射手,為前麵的霰彈槍手架槍,進行遠程的精確火力掩護,並為霰彈槍手提供換彈的機會。
兩個人架槍掩護一個突擊手,可以提供火力的持續性,這兩個精確射手也可以交替射擊,一人射擊時另一人裝彈,然後反複交替,可以讓前麵的突擊手一直處於後方的保護中,就算霰彈打光了,也有充足的時間找個掩體進行裝彈。
同時,前方的三個突擊手呈三角陣型向前突進,三人之間互相保持五十米的距離,這個距離還在霰彈槍的射程之內,所以不管三人中哪個人身邊突然出現危險,另外兩個突擊手都能向目標進行集火。
巨猿的數量本來就不多,按照這種戰術進行作戰,那麼不管是突擊小組的哪個人身邊出現了巨猿,都會立刻遭到三發大威力霰彈的集火,這樣就算它的身體再強悍,也得當場倒下不可,更彆說漢部落的霰彈槍還是幾乎可以連發的,畢竟每次上膛的時間連一秒都不到。
同時,為了保障後方架槍的精確射手也有突然遭遇近戰的能力,羅衝在給他們裝備步槍的同時,也會給每個人配一把短管的三連發噴子,作為近戰火力的補充。
畢竟真的到了麵對麵肉搏的時候,拿著一把一米六五長的步槍真的不方便。
同時,為了補足前方突擊手的遠戰能力,他們同樣要每人裝備一把步槍,也就是說,漢部落的火器軍隊每人都要裝備兩把武器,隻不過在主副武器的配置上會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