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過飯休息了一個小時,駕駛員再次開始工作,這次一鼓作氣,直接把一整圈的白線都摳出了八十公分深的縫隙,甚至包括地平線的那一條直線,也被摳了出來。
不過這還不算完,按照楊信的要求,今天天黑之前,怎麼也要在石壁上這個隧道的橫截麵中間鑿出一個大洞來,最好能有個門的大小。
這倒不是什麼難事,按照鑿岩機的效率,最多也就二十分鐘。
駕駛員繼續堅持,雖然他這個工作不算累,但精神卻高度緊張,已經算是疲勞駕駛了,畢竟需要不停的觀察和操控機械,怎麼可能會不費精力?
又是一陣突突突的響聲,在太陽的餘暉徹底隱入山梁的那一刻,一個約摸有門口大小,進深約兩米的山洞就被鑿了出來,累了一天的駕駛員終於可以休息了。
不過駕駛員休息了,其他人卻不能休息。
白天的時候,基本就駕駛員一個人乾活,其他人,有的被安排去搭建工程隊的營地,有的趕著羊去放羊,還有的被派去清理山中的道路,順便砍些木柴回來,另外一批人,則是去改造水源。
他們在山中發現一條山泉彙成的小溪,然後就在營地這邊開鑿出一個池塘,再挖溝渠把溪水引了過來,不光是解決日常飲水的問題,連工地上需要的水源問題也一並解決了。
工地上安置一台抽水泵,再把橡膠水管的另一頭放到池塘裡,這樣,工地上就能得到取之不儘的水了。
晚上,吃完飯,就在駕駛員休息的時候,遊伏和楊信兩人提著電石燈,帶著幾個會砌牆的工匠又來到了工地上。
他們用小車推來一些黃土和石磚石塊,再用水泵把水引過來,就地和起了泥巴,然後就用那些撿來的石塊和石磚壘牆,把傍晚鑿出來的那個小山洞又堵了起來。
不過並沒有完全堵死,他們還在這個門口大小的牆上留出了上下兩個口子,一個觀察窗口,一個通風口,搖身一變,就把這個小小的山洞變成了一個類似瓷窯的東西。
等磚牆壘好之後,遊伏和楊信再次安排道,“趁現在,趕緊把白天收集的柴草挑過來,然後晚上派人在這裡值守,輪流燒柴。
“要像燒窯那樣,把這個山洞燒的滾燙才行,這樣等到明天天亮的時候,咱們就把這個牆扒開,用水泵往裡麵噴水,岩石經過火燒水激,一下就可以炸開。”
目前工程隊裡沒有火藥,也隻能先這麼做了,看看效果再說。
其實這樣的鑿山之法確實可行,不是羅衝自己認為可行,而是曆史上確實是有先例的。
早在先秦時期,確切的說,是秦還沒有統一六國之前的時候,當時的秦王就讓手下的能臣去四川興修水利,也就是著名的都江堰工程。
那時候的四川還不像現在,成都平原連年大旱,非常缺水,而其他地方卻又洪水頻發,當時我們的老祖宗就是用這種火燒水激之法,開山裂石,改變河道,築壩分流,引水進成都平原,硬生生的鑿出一個都江堰出來,自此之後,成都平原才成了魚米之鄉,天府之國。
有了這樣的成功案例在前,科技水平更為發達的漢部落又怎麼可能會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