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報恩(1 / 2)

李向前琢磨了一下。

沒有人比他更清楚未來的二十年,是科技和經濟蓬勃發展的二十年,自國家開放雙規經濟開始的華夏搭上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經濟開放,沿海地區飛速發展,給與了這些曾經在七八十年代扮演著舉足輕重地位的國營廠帶來了無與倫比的衝擊。

八九十年代有一句老話,是捧著金飯碗,指的就是國營廠的職位。

意思是說,一旦進了國營體製內,後半輩子衣食無憂,一家老小都會跟著受益,一輩子吃喝不愁。但恐怕沒人能夠料到,用不了十年時間,曾經盛極一時的各個地區的國營廠都在小商品經濟的刺激下麵臨破產重組的結局。

92年是第一批下崗潮的時間,但其實李向前很清楚,這一點其實早在80年代末期就已經初見端倪了。

“總得想個法子才行。”

李向前閉了閉眼,心中思索。

重活一回,他心思通透,當然沒有救民於水火的覺悟。後來事業有成的成功商人非常清楚當下國營廠所麵臨的困局。

尾大甩不掉,體積臃腫,想要求變也不可能。

如果按照上一輩子的發展軌跡,李向前應該在這個時間點和國營紡織廠的一車間主任大吵一架,然後借坡下驢一頭紮進商海中撲騰。

而李向前此刻改變主意的原因也很簡單。

報恩。

陳亞楠嘴裡的嚴主任叫嚴淮海,是長安國營廠一車間的車間主任。

雖說年少時候李向前對這個古板刻薄的小老頭兒沒什麼好印象,可就是這個在他印象中風評不佳的車間主任,在李向前在商海中撞破頭顱灰頭土臉的時候,拿著不知道從哪裡搞來的五千塊錢交到了他的手中。

五千塊,放在後世中或許隻是娛樂會所的一頓飯錢。

可是在普遍不富裕的八十年代末期可是正兒八經的一筆巨款。

這麼說吧,八十年代末期,一斤豬肉的價格是5毛,兩三毛的菜錢足夠一戶三口之家美美的吃上兩三天。

這個時候普遍還有萬元戶的說法。

五千塊,抵得上半個萬元戶,嚴淮海一個老工人階級每月的工資加起來不過二三十塊錢而已,哪怕拿屁股想想李向前也知道對方怕是已經借遍了親戚朋友。

這人情他得還。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應該就是這幾天吧。”

李向前想到。

上輩子國營廠在八九年曾遭遇過嚴重的經濟詐騙,一夥自M國來的外商憑借當年國內企業對外資不甚了解鑽了空子。

用不到一成的貨款,就清空了國營廠的全部庫存。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愚蠢的厲害,但當年的受害者卻是頗多,這是時代的局限性。而國營廠連九二年都沒有撐過去就宣布了破產重組,這一次案件就是主要誘因。

而嚴淮海作為促成那筆交易的參與人員就是主要責任人。…。。

幾乎沒猶豫,李向前拍拍屁股就站了起來。

約麼十分鐘,國營紡織廠遙遙在望,八十年代的國營廠修建的氣派,到處都貼著諸如:知識就是生產力,咱們工人有力量的大紅色宣傳標語。

“李哥來啦。”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