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村的一幕幕在鏡頭下展示出來,成群的孩子,蒼老年邁的老人,破敗的房屋,不需要過多的渲染,隻需要顯露出真實的場景,就會引起人們的心疼與共情。
這就是藍田村,也是千千萬萬個貧困村子的縮影。
現場已經開始由工作人員調動起來,學校還沒有建好,但是孩子們已經在臨時搭建的小教室中坐下來。
他們低著頭像是看新奇物件似地看著自己手中的課本。
陳亞楠臨時當起了老師的角色,還好那個電視台的導播見陳亞楠很有氣質,令人給她找了一件衣服,換下了藍色的廠服。
而當陳亞楠登上講台的那一刻,李向前不禁雙眼一亮。
就連陳正誌見了都讚歎道:“亞楠今天竟然這麼漂亮!”
李向前也出言道:“她是個適合講台的人啊。”
今天的主角可不是他,他不需要出麵。
電視台的導播,記者,導演都確定了一套采訪流程,就先以采訪梁洪峰為主,然後鏡頭轉到希望小學裡麵,主要是突出在這種艱苦環境下還在認真學習的孩子,發揚他們這種不畏苦難,嚴寒中猶如寒梅盛開的品質。
經過協商,走恰好高奉年和梁海軍都在現場,最後一個鏡頭則是采訪他們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感謝他們對希望小學的捐助。
流程確定下來,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多了,隻不過到陳亞楠的時候,記者要她想一句話對著孩子們說,表達自己對孩子們濃烈的情感,陳亞楠這個時候卻犯了難。
“說,說什麼,我要怎麼說啊......”
陳亞楠求助性的看向在場外像是個局外人的李向前。
此時的李向前正雙手插著兜,一副神遊天外的模樣,見到陳亞楠求助性地看向他,才走上前來。
李向前關心地問道:“怎麼了?”
“電視台的主持人希望我能說幾句充滿愛心,充滿關懷的話,可是我不會說啊。”
陳亞楠有些局促起來,李向前想了想,走到講台前,拿起筆來,寫了幾句詩遞到電視台主持人麵前,問道:“這幾句怎麼樣?”
電視台主持人是個戴著眼鏡的女士,看起來學曆就很高的那種,而且,還是某大學的詩歌協會的成員。
她接過李向前遞來的紙張,下意識地讀道:“如果給你寄一本書,我不會寄給你詩歌,我要給你一本關於植物,關於莊稼的,告訴你稻子和稗子的區彆,告訴你一棵稗子提心吊膽的春天。”
李向前沒想到自己也有做文抄公的一天,這幾句小詩,可是後世非常有名的詩人做的,如今為了陳亞楠被他不要臉地拿來用了。
“這是你寫的嗎?是你剛剛才寫的嗎?”
女主持人像是發現了寶藏一樣,目光有些熱切地看向李向前。
“有感而發。”
李向前非常不要臉地承認了,畢竟,誰也找不到他做文抄公的證據,隻能對那位還沒寫出來這首詩的詩人說聲對不起了。…。。
“真是沒想到,竟然真正的詩歌還是在民間,我叫鄭鈺,這是我的名片。”
鄭鈺剛要遞上名片,就被一旁的陳亞楠直接奪去,有些不悅道:“行了,行了,現在都準備好了吧,快開始吧!”
李向前啞然失笑,陳亞楠這是吃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