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營紡織廠的廠長叫做韓諶明,平時並不在廠內。
李向前還沒出現之前,韓諶明就已經意識到了國營紡織廠的危機,一直在尋找出路,四外奔走。
直到李向前出現,解決了國營紡織廠的危機,韓諶明才意識到國營紡織廠已經有救了,已經不需要他努力了,所以他年前趕回了國營紡織廠。
即便如此,韓諶明也沒有接過來國營紡織廠,自己進行接手操作的打算。
畢竟他快退休了,沒有必要再摻和進國營紡織廠內部的事,選擇了順其自然,對廠裡的一切不聞不問。
所以說,副廠長蔡同福就是現在的國營紡織廠內的一把手,有著絕對的權力。
不過,隻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派係。
就算蔡同福接手國營紡織廠期間提拔培養了很多屬於自己的人,還是有一部分人原本就是韓諶明在當廠長期間提拔重用起來的。
比如梁海軍和嚴淮海,他們兩個人就是標準的韓係。
在韓諶明回來的時候,他們得知消息後心裡是很振奮的,以為對方能夠帶領他們重整旗鼓,把國營紡織廠搞好,繼續輝煌。
不過令他們失望的是,韓諶明並沒有了以往的激情,也許跟年紀有關係,也許韓諶明意識到自己已經老了,大廈將傾,獨木難支,他即便重新找回當年的感覺,也無法帶領國營紡織廠繼續走下去。
在這樣的情況下,韓係的人都明白,他們縱然心中還懷有期待,他們所期待的那個人,也不可能如他們所期待的那樣發展了。
如今的韓係,或許需要一個新的領頭羊,梁海軍似乎就是眾望所歸的那個選擇。
所以,當召開廠內大會的時候,蔡同福的下手便是梁海軍,梁海軍當著蔡同福以及蔡係的麵,提出了李向前的設想。
蔡同福和他的蔡係裡麵有人知道這是一個比較好的機會,不過,這也隻是個人心裡的想法,即使個人心裡的想法再強烈,也要服從大眾的意誌,服從領頭人的意誌。
蔡同福今年的年紀已經快退休了,他蒼老的臉上全都是歲月磨平的棱角以及伴隨著花天酒地的生活堆積起來的贅肉。
或許人一旦上了年紀就會選擇追求安穩,追求平庸,隻要不出錯,好像就是做出的最偉大的功績。
當梁海軍提出關於李向前的這個設想時,蔡同福的臉上看不出任何有用的神情,這也是多年的生涯所鍛煉出來的。
無需他自己親自表態,手底下自然有人會替他表達他的想法,畢竟,站到他這個位置,手底下已經聚集了一些察言觀色,揣測他想法的親信。
後勤科科長常元就是其手底下的得力乾將,所以停下手上敲打桌麵的動作,表達自己的觀點道:“真是異想天開的想法,我不讚同,廠子現在進入了平穩發展的時期,完全不需要用這種方法來提高銷量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