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最近我是不是又該去你家找你了?”
聽到電話裡女人的聲音。
正坐在客廳沙發上寫小作文的唐達西沉吟片刻道:“明天晚上吧,明天晚上我有空。”
“好的,我很期待明晚的見麵。”
“我也是。”
跟索菲亞這位閨蜜掛斷電話,唐達西把手機一丟開始專心碼字。
很快,一篇日常小作文就寫出來了。
“在21年的聖誕節,我曾經在華夏留學認識的朋友來紐約玩,雙方很久沒見麵,見麵後我們擁抱互相祝福彼此聖誕快樂。”
“在這個美好的節日,我帶他在紐約遊玩,期間經過一條大街時,街道上異常安靜,因為有不少流浪漢在睡覺休息,大家走在路上說話甚至都非常小聲。”
“看到這一幕後他忍不住問我,為什麼沒有人幫助這些流浪漢,而是讓他們住在大街上。”
“聽到這話後我不由得笑了笑,告訴他這些流浪漢最需要的不是食物和關心,而是安寧。”
“他們有睡在大街上的自由,而紐約市民們為了尊重這些流浪漢,選擇將這份安寧留給他們,在這裡所有人都不許吵鬨,哪怕是深夜汽車路過這裡也不能按喇叭。”
“我本以為這種紐約這般尊重弱勢群體的行為,會讓我的華夏朋友深感欽佩,他卻眉頭一皺告訴我,真正的幫助不應該是讓他們安靜的睡在街上,而是讓他們有自食其力的機會,讓他們有更多選擇。”
“他告訴我,華夏對於這些弱勢群體,采取的政策是幫助他們自食其力脫離貧困。”
“在華夏古人有句諺語叫做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果隻是提供一些金錢幫助,這些金錢花完了一切都是原來的樣子。”
“但如果教會了對方生存的技巧,那麼他將永遠不用擔心經濟來源。”
“約翰,如果這些流浪漢每個月都能自己工作並且獲得五千美刀的收入,你覺得他們還會選擇住在街頭享受這份所謂的安寧和尊重嗎?”
“對於他的回答,我非常不服氣,我告訴他米國有數百萬的流浪漢,如果要讓他們全部找到工作,這是一件隻有上帝才能做到的事情。”
“他卻笑著告訴我,上帝隻有一個,讓上帝來的話他肯定做不到,但是在華夏,有太多的扶貧工作者願意化身上帝去幫助這些貧困人口。”
“為了解決貧困問題,華夏政府花費了四十餘年的時間,從改革開放到今天,已經有八億人口成功脫貧!”
“在最近的八年時間裡,華夏的扶貧政策也成功讓將近一億人口脫離貧困,可是在米國,你覺得八年時間能做到什麼?”
“這個回答讓我大受震撼,回去後我還特意查了相關方麵的資料,才知道人類文明史上真的有這樣的奇跡發生。”
“原來,華夏人解決問題的思路是從根源解決!和他們比起來,我們給予流浪漢的這一份安寧更像是一份笑話。”
“這讓我不由得反思,為什麼華夏可以四十年持之以恒去做這些事情,而我們的政府卻幾百萬流浪漢的問題都解決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