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息後,丹道韻律離爐而出,在唐天鈞盤膝打坐的身軀上空不斷盤旋。
直至引動唐天鈞軀體上的丹道韻律衝天而起,分散在六尊丹爐道韻之中,那六尊丹爐的道韻方才疾速向何楊上空而去,不作絲毫停頓,瞬間沒入其肉身之中。
此時,那與藥園相連的樹叢陣法自行開啟,藥園內如霧的靈氣及園中靈草、靈木藥力鋪天蓋地,向尚在演化、參悟丹道法訣的何楊湧去,竟帶動靈草、靈木嘩嘩作響!
浮生若夢,在彈指間年華逝去,卻不沾染紅塵分毫。
不知過去多少時辰,早已收勢靜立的何楊仍是雙目微閉,沉浸在丹道餘韻之中。
舒出一口長氣,何楊內視自身。
在接連頓悟下,神識海洋已深達三百四十餘丈,其寬度竟然有一眼難見儘頭之勢,擴展至兩千餘丈之大。
第一神魂靈體與第二神魂靈體平躺在識海上,分彆增長至近三十寸及一十八寸,似乎是又經過怪力錘煉打磨的緣故,被其摧殘得有些疲憊,尚處於休憩恢複中。
這第二神魂靈體為何增長得如此緩慢,何楊對此尚有些不滿。
六條火紅的丹道意韻盤旋在神識海洋上空,每條中均混雜著一絲青綠色的道韻,似以其為主導。
細細查看下,這青綠色道韻有些似曾相識之感。
唐天鈞身軀上殘存的道韻在何楊感悟時產生的氣機引動下一分為六,分貝融入六道煉丹爐丹道韻律中,故此難以確定。
武道修為又是越數個小境界,悄然突破至靈力境後期,晉至到靈力境第七重。
肉身之力再度增強,唐天鈞的丹道傳承中未曾得見半分與武道修行、肉身境界相關的描述,自己的肉身到達何種境界,何楊仍是一頭霧水。
何楊苦笑:“丹癡,還真就是丹癡,這唐天鈞自身的武道修為已達仙尊境界巔峰,卻對武道不屑一顧,眼中隻有煉丹。
雖對於唐天鈞在丹道上的極致追求極為敬佩,但何楊卻並不讚同其重丹輕武之舉,如是能其將丹道上的癡迷用作武道修行,未必不能突破仙尊瓶頸,晉升至仙帝境界。
若能在武道境界提升下,促進神識之力蛻變,再將其反哺於丹道,是否能助力登唐天鈞臨丹道巔峰,何楊不得而知,但總歸是希望大增。
以武道修為境界立世,再輔之以丹道助力,方為何楊今世之道。
功法、武技、秘術得益於與大道共鳴之助,紛紛大幅提升,舉手投足間大道小成的韻味儘顯。
再度走到唐天鈞近前,何楊方才發現其雖容顏未改,但軀體上那份殘存的丹道韻律卻已消失不見。
回想自己修行煉丹之術,感悟丹道之時所吸收的丹韻,何楊頓時了然。
這位在丹道一途上癡迷到極致的可敬老者,身軀上最後一絲殘留道韻竟也成全了自己,何楊不由心生愧疚之感。
思忖半晌後,何楊已作出決斷。
本欲躬身再謝丹道傳承之恩的何楊,生平第一次雙膝著地,以拜師之禮朝著唐天鈞重重磕了九個響頭。
何楊本為重情之人,否則難以在軍中立足並受人尊敬愛戴,隻是嚴酷的成長環境使其情緒輕易不敢外露。
當下蒙受唐天鈞如此大恩,且其膝下無子又未曾收徒,自己儘得其傳承,已有師徒名分,況今世自己已非軍人,不再受軍中條令束縛,於情於理均應尊其為師,循師徒之道,代其完成平生夙願。
行畢拜師禮,何楊雙膝仍未離地,挺直上體恭聲道:“師尊在上,徒兒何楊在此地受師尊丹道傳承之大恩,且又獲取師尊殘存之道韻,今日在此行拜師大禮,徒兒勢必將您老遺骸帶入仙界,一睹徒兒他日登臨丹道巔峰之快!”
言畢,何楊起身步入丹爐所圍成的圓圈內,輕聲說道:“師尊,請恕徒兒不敬,當下需以您老儲物戒指中的修煉資源為憑,以助徒兒早日踏入仙界。”
再度一輯之後,何楊伸手欲將唐天鈞左手小指上所的戴儲物戒指取下,方及其手掌,一種溫暖且彈性十足的觸感傳來,何楊微微一怔。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xiaoshubao.net。小書包小說網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