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子衿倒是把娃娃給規劃好了,但是如果要大批量的生產的話,靠目前為止的幾個繡娘肯定是不行的,看樣子得招繡娘了。
蘇子衿站在大安國公府的庭院中,手中拿著一個精致的q版古裝女娃娃,眼神中滿是思索。她心中已有決斷,要在萬物閣售賣這些可愛的娃娃和漂亮的娃娃衣服,定能受到眾人喜愛。
然而,繡娘不夠卻成了難題。她微微蹙起秀眉,片刻後,眼神中閃過一抹堅定。蘇子衿決定辦一個繡樓,既可為自己的娃娃事業提供充足的繡品,也能為那些有繡藝的女子提供一個施展才華的地方。
說乾就乾,蘇子衿立刻吩咐下人著手準備繡樓的事宜。她親自挑選地址,要找一個安靜且寬敞的地方,以便繡娘們能安心創作。布置繡樓時,她選用了淡雅的裝飾,讓整個空間充滿了藝術的氛圍。
接著,蘇子衿開始籌備招聘繡娘的事情。她讓人在城中各處張貼告示,上麵詳細地寫著招聘的要求和待遇。告示一出,立刻引起了轟動。許多繡娘聽聞有人要辦繡樓,紛紛心動。
招聘當日,繡樓外人頭攢動,熱鬨非凡。陽光灑在朱紅色的大門和雕花的窗欞上,泛起一層暖金色的光暈。繡樓前高懸著一幅繡有“招賢納繡”的錦帛,字體飄逸,繡工精美,彰顯著此次招聘的鄭重。
蘇子衿戴著麵紗身著一襲淡藍色的長裙,外罩一件白色的紗衣,端莊地坐在大堂中央。她的發髻上插著一支精致的玉簪,耳墜隨著她的動作輕輕晃動,儘顯優雅氣質。身後的蘇圓兒和耿春燕兩人也全都麵紗遮掩麵容,一旁的桌上,擺放著文房四寶和一卷《天工開物》,暗示著對繡藝這一傳統技藝的尊崇。
繡樓的大門敞開著,前來應聘的繡娘們有的緊張地捏著自己的衣角,有的則自信滿滿地昂著頭。她們依次走進大堂,每一個人的眼神中都充滿了期待和渴望。
一位年輕的繡娘首先走上前來,她恭恭敬敬地行了個禮,然後小心翼翼地打開手中的包裹,裡麵是一幅精美的繡品。繡品上繡著一位古代仕女,雲鬢高挽,羅裙飄飄,手持書卷,神態悠然。繡娘解釋道:“此繡以唐宋仕女圖為藍本,用了蘇繡之法,絲線細如發絲,針法細膩靈動,力求展現出古代女子的溫婉與才情。”蘇子衿微微傾身,仔細地看著那幅繡品。隻見仕女的麵容栩栩如生,眼神中透露出淡淡的哀愁,仿佛在訴說著一個古老的故事。她輕輕撫摸著繡品的邊緣,感受著那細膩的針法,眼中露出讚賞之色。
接著,又一位年長的繡娘走了過來。她的臉上帶著歲月的痕跡,但眼神中卻透著堅定和自信。她將自己的繡品展開,那是一幅山水繡圖,山巒起伏,雲霧繚繞,江水滔滔,仿佛一幅活的畫卷。繡娘說道:“此繡乃仿前朝名家之山水畫作,用了蜀繡之技,以線為墨,以針為筆,繡出了山河之壯麗,自然之神韻。”蘇子衿凝視著這幅繡圖,被那精湛的繡工所震撼。她微微點頭,與繡娘交談起來,詢問她的繡藝經曆和創作理念。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繡娘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大堂裡彌漫著一股淡淡的繡線和布料的味道,那是藝術與創造力的氣息。有的繡娘繡出了神話中的瑞獸,寓意吉祥如意;有的繡娘繡出了古代詩詞中的意境,充滿了詩意與浪漫。蘇子衿認真地觀察著每一位繡娘,她的眼神專注而犀利,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她時而微笑著點頭,時而微微皺眉,思考著每一位繡娘的優缺點。
蘇子衿在眾多繡娘裡挑選了十三位留下,她站在一間寬敞明亮的屋子裡,麵前是一群技藝精湛的繡娘。她神色端莊,目光堅定地掃視著眾人。
“各位繡娘,今日把大家召集於此,是有一項重要的任務交給你們。以後,你們將一同製作一樣東西,但是這東西大安從未有過,也從未有人見過,所以如果你們要留下,就得簽一份協議。”蘇子衿的聲音清晰而有力,在安靜的房間裡回蕩,蘇子衿示意身後的耿春燕把協議遞給所有人。
繡娘們拿到協議後,紛紛開始閱讀起來。她們的表情各不相同,有的繡娘臉上露出好奇和期待的神色,似乎對這份協議充滿了興趣;而有的繡娘則麵露難色,似乎對其中的某些條款感到擔憂。
協議上明確規定,她們要製作的是一種叫做娃娃的東西,在此工作最短需要三年時間。這對於一些繡娘來說可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因為她們需要考慮是否能夠在三年內一直留在繡樓工作。同時,協議還提到每年有額外的假期,每月有四天假期。然而,除了這些假期之外,繡娘們都必須待在繡樓裡,吃住在繡樓內。
此外,協議還允許繡娘們自己製作想要製作的娃娃樣式,並繡上自己獨特的標誌來區分各自的作品。這樣一來,每個繡娘都能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個性,展示出自己的獨特風格。而且,如果繡娘製作的娃娃賣得越多,就有可能獲得更多的銀兩作為獎勵。工錢將根據賣出的娃娃數量進行結算,並且隨著在繡樓工作的時間增長,工齡也會相應增加,可以根據工齡領取額外的工錢,工錢到時候會挑選一個月中的固定的日期直接存進錢莊她們的賬戶裡,隻要簽了協議就會去為她們開辦一個隻屬於自己的戶頭,意思就是說她們可以擁有自己的銀錢,這一點對於這個時代的女性來說是一種很超前的想法,她們賺取的家用全都補貼了家裡,也從來未進過錢莊,更何況是屬於她們自己的銀錢了,使得繡娘們一直小聲討論著。
這個協議既給予了繡娘們一定的自由和創造空間,又保證了她們的基本生活需求。然而,對於那些擔心長期留在繡樓工作的繡娘來說,她們需要仔細權衡利弊,決定是否願意接受這份協議。整個場麵陷入了一片沉默,繡娘們都在思考著如何應對這份協議帶來的機遇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