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項目成立(1 / 2)

鑄鼎大明 申小乙 2759 字 1個月前

周顯庸和趙漢青兩人商量著,在後院那塊倒騰出來的空地靠近南邊光照好的地方,劃出一塊兩畝左右的空地。

這塊空地總長度二十丈,寬七丈左右,順長度分為陰陽兩麵,陽麵長二十丈,寬三丈,陰麵長二十丈,寬三丈,中間留一條一丈寬的廊道。而陰陽兩麵又分彆都分出六十個格子,每個格子都是一丈寬一丈長。

分好格子後,天已經全黑了。趙漢青要告辭的時候,周顯庸又令清秀捧著一匹細白棉布追到門口,送給趙漢青。因為不欲令對方難堪,所以沒有當麵送他。

趙漢青走後,周顯庸又到書房規劃那些分出來的一百二十個格子,哪些需要全封閉的,哪些需要半封閉的,哪些需要加輔助采光的,哪些是完全通風戶外的。他邊看手頭的資料邊琢磨,不由仍舊感歎,可參考的資料還是太少了,他又不是專業搞農業科研工作的,怎麼製造簡單的方艙培育室他都整不明白,未來的路多麼難走,可以預料得到。

他得想辦法曠課去戶部溜達一圈,挨個詢問戶部大班底,看看有哪些更專業於研究種子嫁接或者換代雜交的。下一步,還得打聽打聽,各個地方哪裡有這樣的人才,請來講幾天課也成!

唉!他如今的身份是真不適宜滿世界跑,什麼時候才能長大!他需要更加強有力的身份加持,需要更加強有力的號召力,需要更多的人才幫忙……

說到人才,沒過幾天,姚巒和許闊達就把八個莊稼把式帶到侯府了。

八個人有兩個從房山縣來的,有大興縣一個的,有昌平縣兩個,還有風台縣(豐台)“官菜園”兩個菜農,和通州的一個老農。

八人初見隆慶侯,個個戰戰兢兢的,以為迎接他們的會是什麼禍事,沒想到隆慶侯是這麼一個平易近人的年輕小夥子。

周顯庸把大家都帶到一個樸實無華的飯廳裡,每人坐一張椅子,他坐在上首,和大家一起吃了一頓燉肉白菜加雜合麵饅頭的晚飯,八個人緊繃的精神總算放鬆下來幾分。

吃過飯,周顯庸讓所有人搬上自己坐的椅子跟他到另外一間有一張巨大桌子的屋裡,讓所有人分兩邊坐定,然後他和剛剛趕過來的趙漢青坐在上首。

他先是把趙漢青介紹給眾人,再讓他們每個人記住自己的位置,下次開會還是照這個位置找自己的座位。接下來每個人都對自己的情況做了簡單的介紹。

其間真有一個屢試不第的讀書人,叫王勇,年過四十,失去信心,轉而回去務農,人長得並不壯實,還保有幾分讀書人的儒雅,他雖然是半道學種田,但是因為肯上心,種了四五年莊稼,居然種出經驗,成了昌平縣遠近聞名的好把式。

周顯庸當即告訴大家,因為王勇識字,所以這一期八人中,以他為班長,其餘人要聽他的安排。…。。

周顯庸這次開會第一件事,就是明確告訴大家,他決定雇傭大家做一項研究工作,一年每人五兩銀子,有不願意的現在就可以退出回家。但是一旦留下的,必須聽趙大人的安排,不得自己隨意更改自己的工作內容。

他這一決定一出,八個人立即交頭接耳議論起來,其中一個接近五十歲的漢子大起膽子站起來問:

“侯爺,俺們要做的事,能累死人不?俺們要住在這裡,能見親人不?”

周顯庸拍了下腦門笑著說:“怪我沒和大家說明白,一會帶大家出去看看,就是一塊兩畝左右的試驗田,你們每人負責一部分,具體工作就是控製好你們自己所負責的田地的溫度、光照、濕度和通風,咱們嘗試培育幾種小麥和稻穀新品種,目的是提高作物產量,改善適口性——呃,就是吃起來好吃。

“這活不累,但是得上心。回去見親人當然是可以,得去王勇那裡排班輪流著來,不能呼啦一下全跑了,一次走一個,一個月每人給四天假,儘量不要四天集中到一塊休息,這樣對你自己負責的禾苗有影響。大家聽明白沒有?”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