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福唯唯應著,等周顯庸吩咐完道:“侯爺,昨兒個,從琉璃廠那邊拿回那五對琉璃圓片了,您要不看看?”
周顯庸立馬來了精神:“快著點,還耽誤什麼?這事兒可太當緊了!”
多福一路小跑出去,又一路小跑進來,手裡握著一個小布包,進門就遞給周顯庸。
周顯庸把小布包小心地放在桌上,然後打開係的結,看到正好是十片微微發點淡綠的琉璃片。每一片和另一片之間用幾層棉紗墊著隔開,保護得非常好。
周顯庸小心地捏起一片,拿到自己眼前迎著光線看去。隻見純淨明亮,沒有一點雜質氣泡,是非常非常完美的鏡片。
這些鏡片單獨一片拿起來就是透明無色的,那麼多撂在一起,才微微看出點綠色,幾近透明,已算是相當好的工藝了。
多福送進鏡片就出去辦差了,周顯庸張開食指和拇指,捏住一片鏡片的棱沿,把凹進去的那一麵對準自己的眼睛,眯起另外一隻眼睛,透過這片鏡片向外看去,有點暈暈乎乎的,東西都變得模糊了,真的是近視鏡片,幸虧他當時交代給多福,讓他告訴師傅要參考手持單照(放大鏡)那樣的去做。
他換了屈光度不同的一片鏡片再試著看去,這片稍微清晰一點,但還是眼暈不舒服。他輪著把五副不同屈光度的鏡片都試了一遍,才確信,這真的是他想要的鏡片。
隻是現在他沒法界定這些眼鏡片的度數,等傷口稍微好點,他得親自去趟琉璃廠,找製作師傅問問他煉製時候的一些技術數值,以此做參考,定下度數來,然後等他的眼鏡行業正式開張後,可以讓顧客有個試戴參考的不同數值。暫時還達不到現代的驗光那麼先進的技術,這些都有待以後慢慢完善,隻能先操持起來再慢慢規範。
周顯庸坐在書桌邊,努力了半天,他想畫個現代眼鏡片的形狀,好讓磨鏡師傅照著形狀磨製出來。但是因為右手受傷,左手無論怎麼用心,都畫不出理想的效果。
正在他沮喪的時候,有人敲響了書房門。
進來的是趙漢青,周顯庸兩眼一亮,立即招手讓他走近,然後拿起一片眼鏡片,示意他舉到眼睛跟前讓他透過鏡片看東西。
趙漢青疑惑地接過鏡片來:“這是單照片嗎?”
他一邊問,一邊舉起鏡片來,透過鏡片往外看去,接著,他就驚喜地叫出聲:“太夯了!”
一激動,一句閩南家鄉話就冒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