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雲裡霧裡(2 / 2)

鑄鼎大明 申小乙 2736 字 1個月前

“王兄不必擔心,我身邊有一柄好傘。”

王守正把茶杯放在案幾上,道:“此傘好雖好,卻還立在樹邊,依靠參天大樹遮風避雨。然則六月的天,孩兒的臉,備不住哪片陰雲下雨,雷隨雨至,靠在高大樹下的傘,也有突然遭雷擊的危險,或是因此被丟,也未可知。”

周顯庸笑著搖頭,語氣篤定道:“王兄多慮了,這把傘且安全著呢,不會丟掉!我也會珍視這把傘,不用過於擔心!”…。。

王守正聞言,不動聲色地垂下雙眼,指腹微微摩擦著茶杯邊緣,沒再說話,隻是又端起了茶杯來。

周顯庸卻覺得,這是王守正有些多慮了,他可是知道曆史上朱見深是順利成為繼任皇帝了的!而且依天順帝現在和太子的父慈子孝的關係,皇帝也不可能做出什麼對太子不利的事來,何況太後也那麼看重太子!

前幾日不過看到太子受了輕傷,太後就寶貝得什麼似的,非要把太子帶到清寧宮親自放在眼前看護,這麼顆夜明珠寶貝,有誰敢輕易動他?何況,現在天順皇帝後宮這三四個稍大點的皇子中,還真看不出哪個比太子更有儲君之像,皇帝有什麼理由會舍掉明珠另選瓦礫?

清純男大周顯庸,一直生活在現代社會簡單的人際交往中,根本沒有古代政治朝堂、權謀利益的深度洞察能力,他想問題還是太直線條單純了點。

而王守正卻自小生活在官宦世家,從會說話起就耳濡目染官場與朝堂的波詭雲譎,從來考慮問題不訴諸於情感,隻會從利益與人性角度分析,他看到的問題遠遠比周顯庸深刻得多。

天順帝無情、多疑而沒有安全感,他連在他被俘期間患難與共的袁彬,都說下獄就下獄,說殘害就殘害,還有什麼君臣之情值得他感念的?

另一個,他也不相信他的親生母親,因為在他被俘時,太後壯士斷腕,立刻舍棄了他這個親兒子,扶植了朱祁鈺上台,母子之情猶薄如斯,還有什麼感情靠得住?

現在太子聲望日隆,而太後又那麼看重太子,他難道不會防備著太後故技重施,聯合朝裡的反對勢力,再扶植太子上台,趕下他這個已經與母親有了隔閡的親兒子嗎?

太子越得大臣和太後看重,天順帝越有忌憚,這才是需要提前防範的一點,也是王守正此次提醒周顯庸的重點。但周顯庸也不知有什麼依仗,還是一副安然無憂的神情,王守正也不便再深入下去。

因為他知道以當朝天子的警覺程度,一定會派遣錦衣衛監視周顯庸所有的行動,就算他自己,也必然早就被天順帝知道了。隻不過,天順帝當初沒有追究南宮之變後的那批被害大臣的家眷,現在就更不會了,一是沒有必要,二是皇帝現在首要對付的,是當前威脅他皇位的手握大權的重臣。

而他王守正,就是不來隆慶侯府,也不會有生命危險,隻不過來了這裡,更有利於隨時從周顯庸身上掌握朝廷動向,及早投資太子,更容易為他家以後翻案做準備。

王守正看現在周顯庸並未對太子安危起到足夠的重視,知道現在說什麼還為時尚早,這事得容後從長計議,於是他放下茶杯,改變話題道:

“侯爺,我看府上現在聚集著好幾個作坊,作坊乃侯府的產業,應移就外麵,歸外管事統管,不應與內務參雜在一起。須知內務參雜進產業裡,私器公用,如同公器私用一樣,公私不分,必有隱患。”

周顯庸點頭讚同道:“王兄,你與我想到一塊兒去了,我也有這個擔憂,一是沒有完備的規劃方略,二來實在抽調不出身來,所以才邀約兄台出馬,為我理順這千頭萬緒。王兄,明天開始,還要辛苦你去把這些商業事務與府內人員做一個最合適的疏理,我無有不從的!”

王守正點頭,隨後道:“侯爺,還有一事,不知當講不當講。”

周顯庸點點頭做了個請講的手勢,也擺出一副凝神認真聆聽的樣子。

申小乙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筆趣789】?xiaoshubao.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