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江梅消失(1 / 2)

鑄鼎大明 申小乙 2664 字 1個月前

天順二年三月底的時候,周顯庸種在田莊的第四批小麥和稻穀已經出穗,在穀粒的數量上,明顯看出比前幾批試驗田種出來的產量要高,隻是還未成熟,無法具體估量。

趙漢青和王勇乾得非常起勁,過了大半輩子,猶如突然找到努力方向一樣。兩人幾乎天天白天黑夜泡在實驗室裡,沒錯,就是實驗室,周顯庸在田莊建了一個小小的玻璃房子,還配製了一整套放大鏡和不太成形的顯微鏡,讓趙漢青和王勇仔細觀察作物胚芽的一些情況,還教他們試驗著人工培植試試看。

趙漢青如今雖然掛職戶部,卻幾乎不怎麼上衙。

進士功名已經有了,他是奉旨出來乾活的,誰都說不出什麼來,而自從進了侯府,他家裡老母妻兒皆能吃飽穿暖,日子越過越快活,家裡人都透出幾分喜悅的精氣神來,再不像往年那樣艱難。

前一個月,趙漢青的大女兒已經出嫁,嫁了一個九品小吏,女婿家境殷實,在家裡排行老大,婆家非常看重。女兒出嫁時候,隆慶侯不單隻給添了兩匹錦緞,一匣子珍珠的妝,還親自出席了婚宴,趙漢青激動得喝了個酩酊大醉。

今年二月,他的大兒子帶著他寫的一封信隨同侯爺的幕僚王大一起回老家福州了。加上閏二月,這都走了二個多月了,順利的話,已經回到家鄉。

趙漢青的老家是福州府藤山(倉山)天水村,趙姓乃是本地最大姓,據說是宋皇室魏王後裔。隻不過趙漢青是旁支小戶。再加上他家父親早逝,寡母帶著他和姐姐一直艱難度日,他進京趕考的錢還是族老招呼族中親友給湊的。不等他赴考,姐姐已經出嫁好多年,中舉後,他回鄉接了寡母、妻子和一對稚兒進京赴任,一走就是十幾年,再沒機會回鄉,又因姐姐不識字,他也很少再寫信回鄉。

直到今年正月底,隆慶侯和他商量,想在福建行省建一個玻璃廠,做一種叫水果罐頭的東西。隆慶侯說之所以選擇在他的家鄉做,一個是南方水果種類多,可以就地取材,第二個是他的家族是當地大戶,在那裡建廠可以和大戶合作,不受當地勢力的排擠。

而建這個廠對他的聲譽極有幫助,雖然他是他這一家族中唯一考出去的進士,說起來是家族的體麵,但事實上,他當官以來,對鄉裡根本沒做過什麼貢獻。這回隆慶侯開玻璃瓶廠和罐頭廠,由他引見回去,一則家族可以參股分利;第二還能解決不少當地的物產銷量;第三能使一大批當地男女有一份固定收入;第四還可以為當地上繳一部分賦稅。非常好的一件事。

趙漢青自己琢磨來琢磨去有百利無一害,於是,他情真意切地修書一封,讓兒子帶著,親自跟回老家,由姐夫交給族佬,這樣族佬對姐姐外甥們都會格外照顧。一旦玻璃廠和罐頭廠建成,姐姐家的日子也會慢慢好過起來,遠在幾千裡之外的自己和母親後半輩子,也過得安心了。…。。

……

周顯庸為人豁達不鑽牛角尖。王守正一旦派出去了,他就不再焦慮,所謂的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他現在雖然沒有大錢,但是酒樓、眼鏡廠、玻璃廠分紅,足夠他一家人開銷,還有節餘可以投入到農業研究上去。如果順利的話,等這第四批作物收獲,畝產量提高是一定的,就是提高多少的問題,到時候就可以走出試驗田,正式在自己田莊裡大麵積種植,等大麵積種植這批到收獲時候完全不出問題,就可以上報朝庭大麵積推廣了。

他前期做這麼多小生意,說到底還是為了成立一個像樣的農業科學研究所,招攬足夠多的農科人才,培育出更高產的作物來,解決更多人吃飽飯的問題,這是他從穿越以來到現在一直堅持的目標。所有的一切都得給這個目標讓路。

今天他正和劉大討論這批新種植出來的辣椒,因為授粉出現了一些狀況,導致結出的辣椒果實發生變異。就看到傲木嘎滿臉煩惱地衝他大步走過來。

“胡魯格,有話,談!”

傲木嘎學了一年漢話,仍舊停留在幾個字幾個字往出蹦的狀態。不過,他說話素來簡單直白,全府下下的人都能和他暢快交流,也就不苛責他的漢話水平了。

周顯庸看他那麼鄭重的表情,以為宣府那邊傳過什麼消息了,屏息凝神,專注地聽他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