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筮過後,就是擇定吉日動工。
選擇的吉日有兩個,四月初八和四月二十四。初八雖然有點趕,但是還有兩天時間,去衙門裡做個報備,如果能順利辦理出牙貼來,還是能趕得及先動個土,隨後再做詳細步驟處理。實在趕不及的話,就定四月二十四日。
當晚天已經黑了,人地兩生,不適宜趕夜路。王守正幾人湊合著暫時在柳青家住下來,柳趙氏帶著三個小點的孩子去了婆婆家借住。
第二日一早,族裡兩個識字的中年人被族長派去跟著王守正一乾人去懷安縣衙署去做報備。
事不湊巧,縣太爺遠在泉州的老家,出了喪事,據說是丈人去世,縣太爺懼內,在夫人的威逼下,為了給嶽母家體麵,隻好親自陪著夫人回娘家奔喪去了。
也因為山高皇帝遠,除了沿海私販出現,一年中出不了幾次真正的大事。所以縣太爺把公事留給縣丞,走得無所顧慮、心安理得。
王守正雖然沒有親自來過東南沿海,但他知道一個當地氣候常識,每年從五月份到十月份,都是颶風(台風)活動頻繁的時節,趕上鐵颶(大台風),所有的工程都得耽擱。
所以,四月初八和四月二十四,看起來也就差大半個月,但實際在颶風季節到來之前,就建好燒玻璃的爐要省去很多麻煩。
他來之前,和周顯庸分析過在南方建廠,需要麵對的三大問題,一個是必須與村裡大族聯絡好感情,不至出現大的障礙,另一個做好官府衙門的疏通關係。第三個是,對當地的氣候做好充足的防禦準備。尤其他們做的還是容易碎裂的玻璃罐,更是需要有穩妥的安置地方。
現在最基礎的一個大族關係沒什麼大的問題了,其他一些瑣碎的事,就是等安頓下來後,對地方性其他大族進行一些拜會交流。
縣太爺雖然不在,但是送一些北方諸如人參、鹿茸等珍貴物品先把縣丞搞定,到時候縣太爺回來,他再采取兩步行動,賄賂不行就京官勢力壓製,問題應該不大。
王守正決定後,即帶著所有人又返回天水村,然後在族長給指出的三個地址中,擇定一個地勢比較高,流通性能較好,便於排放廢水、廢料,以及五行相生的位置,決定四月初八先行動了土再說。
然後開始備料,等縣太爺回來,辦好一應手續再開始緊鑼密鼓地行動。這樣不必一直死等到四月二十四才開始動工。
直到四月初八擇定吉時,族佬們都參與其中,放過鞭炮,王守正和族裡有威信的一個中年人一起動了第一鍬土後,即算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