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回京(2 / 2)

係統1026 金斧頭銀斧頭 5378 字 1個月前

麟兒如今虛歲也有八歲,半大的人了,正好趁這個機會出宮見見去世麵。”

“唉!你一片心意,想為哀家祝壽,哀家怎麼可能不領情呢!便是喜歡在江南居住,過後再回去就是了。”

這時燕承澤有聽到太後心裡的聲音說道:“這麼多年不見,怎麼可能不惦記回來看看呢!

隻是有長輩這個身份在,總有人想借著我這個太後的身份做由頭,壓著便宜兒子一頭。

親生的自然怎麼都好說,便是做兒子的駁了親娘的麵子,人家是親生的,隻要當娘的自己願意,外人也不會說什麼。

我這到底不是親生的,便宜兒子顧著雙方的麵子,拒絕都要仔細思量,天長日久的,難免發生矛盾。

還不如雙方感情都好的時候,離得遠遠的,既保全了母子情分,又能少給便宜兒子添麻煩呢!

唉!會來看看,住段時間,若是還有那樣的苗頭,再找個借口到行宮去住吧。”

原本對太後一直不願回宮有些許不滿的燕承澤,這時滿心都是感動。

至於太後離宮給他造成的困擾,和太後所想的少給他添麻煩,有些不相符的事情,則被他自己找理由開脫了。

這世上哪有那麼多兩全其美的事呢!也沒幾個人能一直思慮周全,有考慮不到的地方,太正常了。

……

母子倆的見麵過程十分愉快,回到皇宮,高吉祥又迎來了皇後帶著眾嬪妃們隆重的恭迎儀式。

考慮到太後趕路勞累,接風的宮宴被安排在了三日後。

慈寧宮裡的布置和她離開時沒有太多變化,隻在細微處看得出,為了迎接她回來,這裡進行了全麵的修繕,門柱的顏色看著比她離開時鮮亮了不少。

留守的蘭香和其它宮人,終於盼回了慈寧宮的主人,都十分激動。

雖然作為慈寧宮裡的人,就算太後不在,出去也沒人會欺負他們,克扣他們的用度。

但是有主子和沒主子區彆還是很大的。

不說太後在時,偶爾會給的賞賜加餐,那各宮來請安時,給的打點,就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坐了七年的冷板凳,如今可算盼回了主子,這些人卯足了勁兒,在高吉祥跟前表現,希望太後即便還要出宮,也能記得把他們帶上。

三天時間很快過去,接風宴在皇後的操持下,舉辦的十分隆重。

要說太後回宮誰的心裡最忐忑,當屬皇後了。

沒有哪個兒媳婦會喜歡壓在上頭的婆婆,她更擔心,太後回來若是不打算走了,會不會生出奪她手中宮權的心思。

太後不在宮中這些年,她倒是覺得皇上越發看重這個養母了,真要是和太後對上,她心裡沒什麼把握皇上會站在自己這一邊。

高吉祥對她的小心思一清二楚,卻沒有表態的意思。

皇後這些年的手段雖然長進了不少,那小肚雞腸的毛病卻是這輩子都改不了的。

高吉祥即使找機會說了自己無意宮權,她不但不會感激,隻怕又要在心裡覺得她沒有底氣,拿不起婆婆架子了。

宮宴開始前,皇上和皇後親自到慈寧宮接太後過去赴宴。

看著她連去赴宴都要帶著1026,燕承澤終於忍不住問道:“母後還真是對這個模樣的小貓情有獨鐘,朕記得母後未去江南之前,便養了一隻和這差不多的貓。”

“這就是當初的那一隻。”

“它竟然還活著呢?”燕承澤驚訝的看了眼太後懷裡的奶貓,“它怎麼還是這麼小,一點都沒長大,是有什麼毛病嗎?”

高吉祥看了一眼1026,在它身上摸了兩把,找補道:“大概就是這個品種吧,若是生病的話,也活不到現在。”

“這倒也是!”燕承澤點了點頭。

皇後這時也湊趣道:“母後參加宮宴都要帶著它,可見是養出感情了,為了不讓您傷心,它也該多活幾年的…”

幾人說說笑笑,來到這次舉辦宮宴的儀元殿,後宮的嬪妃和宗室的親眷早已經等在這裡。

這次的接風宴是家宴,並沒有外臣參加,一個月後高吉祥的千秋壽宴,燕承澤才會大宴群臣。

看著滿室珠光寶氣,卯足了勁兒打扮的光彩照人的嬪妃們,許久沒有參加這種場合的高吉祥有些恍惚。

這些年深居簡出,滿腦子都是寫作賺積分,人少時還不覺得,現在竟覺得應對起來有些生疏了。

她這才覺得,有些能力不用是會退化的,比如社交。

好在她的地位夠高,願意說幾句就說,不願意應付,誰也不能說什麼。

宴會過半,高吉祥才找回了一點節奏。

一個她不認識的貴人在這時率先開啟了,宮宴爭寵戲碼的開端。

“臣妾最近新學了一支舞,今日獻醜,想為太後娘娘跳上一次,給太後娘娘接風。”

“咦!你們這裡爭寵都是這個路數嗎?”

1026一下子來了興趣,畢竟之前跟著劉曦月參加宮宴時,那些妃嬪還是挺矜持的,連個媚眼都不給皇上拋。

生怕1026誤會自己,高吉祥連忙否認道:“我們那時候也不這樣。”

“真的?”

1026看著又有幾個打著迎接太後的名義,要求獻藝,並且一直給燕承澤拋媚眼的妃子,表示不大相信。

高吉祥看著妃子們的表現,眼角抽了抽,還是想了個理由找補道。

“當然是真的,反正我們那時候不這樣。

她們這樣大概也是被燕承澤逼的吧!就回來這麼幾天,我都聽到好幾波抱怨了。

他久不進後宮,那有孩子的不著急,這些沒孩子,位份又不高,輕易見不到皇帝的妃嬪,可不就得另尋他法了嗎?

反正隻是家宴,也不妨事,就算因此被人看輕,總比看不見強。”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