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微直接道歉。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她都得道個歉。
“就是斷了一條胳膊,有啥!”男人長得有些凶,有些黑,腰杆卻挺得筆直,見林微道歉,揮了揮完好的那條胳膊,笑道。“這不還有一條的麼?”
男人一說完,他旁邊牽著一個小男孩的女人忍不住偷偷抹了把淚。
“哭啥哭啥!隻要我活著,我就不能讓你們餓肚子!”
隻是不知道這少了一條胳膊,他能做點啥養家?
他早早就當兵了,也隻上了小學,現在手腳都齊全的人進工廠都難,何況是他這樣的人?要是給國家添麻煩,還不如不去。
大不了繼續種地!
張軍話說的斬釘截鐵,女人卻哭得更厲害了。
這種無聲的痛哭,最讓人難受,林微咬了咬下唇,有心想要安慰幾句,卻不知道從何安慰是好。
唐慎拍了拍張軍的胳膊,“行了,說話軟和一點,彆嚇到孩子跟嫂子!”
說著,對女人道,“嫂子,你彆擔心。張軍的工作我一定給安排好!”
這一大家子,往日裡就靠種地和張軍的工資來過活。現在張軍退伍,沒了那份工資,確實難過。
但國家不會不管的,早在紅軍時期,中華蘇維埃政府於1931年、1932年分彆頒布了《紅軍撫恤條例》和《紅軍優待條例》,1937年初中央軍委還頒布了《關於殘廢撫恤標準的決定》。
建國初期,為應對數十萬傷殘軍人安置問題,中央政府也在短期內製定了大量政策法規,如20世紀50年代頒布的《革命殘廢軍人優待撫恤暫行條例》等五個法規。國家雖然不富裕,但從榮譽和工作上都能高標準的落實對傷殘軍人的保障政策。
現在大家的日子好過起來,安置問題也一定會妥善落實。
“你彆給我搞特殊!”張軍不樂意了,“比我嚴重的戰友也有,你要是給我特彆對待,那就是傷害他們!這事兒,我不願意!真要是給我知道你給我搞特殊,我哪兒也不去,直接回家種地!”
他家就在首都郊區再靠邊點,回家種地也不是不能。
“張軍脾氣就這樣,大兄弟你可彆生氣!”見自家丈夫一臉凶相,張軍老婆趕緊解釋,“他這人實在,不搞虛頭,說啥就是啥。其實他說的都有道理,我們不能給國家添麻煩。你們按照正常的來就成,我們都接受的。”
林微看著,嗓子有些堵得慌。
要不是國家改革開放的政策還沒有落實下來,她真想直接上前說,跟我走,我來保障你們的以後。
這個時候的殘疾軍人大多都能得到保障,可是到了八十年代後期,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整個國家進入了市場運作之中,綜合國力也在快速增長。而殘疾軍人待遇保障政策還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殘疾軍人的待遇逐漸失去了保障。
後來,下崗工人中,殘疾軍人首當其衝。
林微不是聖母,可任誰憑著心底的良知,也不得不為此難過。
“大哥哪兒的人?”
林微上前,笑嗬嗬地問道,“聽口音似乎就是本地人呢。”
也許以後有能力了,她能幫上他們一把。
“就在京郊!”張軍大手一揮,看了唐慎一眼,“你是我們老大對象吧?以後隻管來我們家,我讓你嫂子給你做好吃的!”
這姑娘聲音好聽,長得也好看,跟他說話大大方方的,壓根沒把他當成殘疾人。
這性格,他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