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監考人員的帶領下,10個考生,來到院落最深處的一個套房。
走入房間。
“接下來是辨證論治。”
監考官看著眼前的十人說道:“候考的再次等候,考試的進入裡間進行考核,裡麵有三個誌願病人,三個主考官。”
“在你們看病的過程中,主考官會關注你們四診的全過程,你們需要把四診的情況全說出來,然後辯證的情況以及開出的治療方案寫到答卷上。”
“考核完,不準交頭接耳,直接離開跟隨引導員去其他房間喝茶。”
“時限,半小時。”
“現在從報名時間編號最早的開始,第一個考生請準備。”
聞言,一個考生主動站了出來。
“第三場,考核開始!”
隨著一聲令下。
站出來的考生主走向裡間,開始辯證論治。
蘇燁看了一下自己的位置,排在了最後,於是直接一心二用,進入修煉狀態。
二十分鐘後,第一個考生從裡間走了出來,神情一臉平靜,眼神中卻散發著興奮。
為避免泄題,他連看都沒朝這邊看一眼,就被請到一旁的房間裡麵喝茶去了。
第二個考生進入。
半個小時後,第三個……
雖然規定是每個人隻有半小時的時間,但是辯證開方的過程有長有短,大多人的速度都在規定時間以內。
蘇燁看看一個個考生進入,一個個考生出來。
有的人出來的時候一臉平靜,有的人卻愁眉苦臉,各種複雜的情緒,不一而足。
下午四點半。
“何以辰。”
監考老師喊道何以辰的名字。
何以辰豁然起身,大步流星走進裡間。
速度很快,隻用了十五分鐘的時間,就已經出來了。
走出來的時候,還一臉自信的看了蘇燁一眼。
“蘇燁。”
隨著監考老師的喊聲,蘇燁邁步走進裡間。
發現裡間坐著三個病人,每個病人麵前擺著一張診桌。
而三個主考官分布在左右和前麵三個方向,從側麵的視角來觀察整個四診的過程。
一個考官對著蘇燁伸手示意了一下,表示可以開始了。
蘇燁點點頭,微笑著走到了第一個看起來五十多歲的病人麵前的診桌前坐下。
“您好。”
蘇燁微笑著開始問診。
“請問哪裡不舒服?”
“最近頭暈,斷斷續續都半個月了。”
“頭昏之前發生過什麼,突然頭昏還是什麼事情導致的?”
“我在街邊和人下象棋,都說觀棋不語真君子,結果有人tmd瞎指揮,還上手亂走棋,結果對方把我給將軍了,這下把我給氣的啊,直接乾昏了,醒來之後就開始頭暈還脹-疼,我去找那孫子醫藥費,結果那孫子死活不賠,所以我來這當誌願者,順便看個病,這不也省點錢不是。”
蘇燁:“……”
“還有其他症狀嗎?”
“咋沒有,還心煩,特彆易怒,昨天有人看了我一眼,我差點跟人乾起來,晚上還睡不好……”
“胃口怎麼樣?排便呢?”
……
聽著蘇燁的問診,周圍三個考官暗暗點點頭,很細致。
“伸出手,把一下脈..”
“張嘴,看一下舌苔。”
蘇燁把完脈,迅速開始記錄。
男,53歲。
主訴病情是頭暈,已經持續半個月。
病發前跟人吵了一架,雖然自行清醒過來,但是從當日開始就一直頭暈並伴隨腦袋脹痛、心煩易怒,睡眠質量差等諸多症狀。
舌苔薄黃,脈弦數。
記錄完,蘇燁開始在下麵個的診斷欄、辯證欄等等開始填寫。
診斷:眩暈病。
辯證:肝鬱化火,輕竅被擾。
治法:采取泄熱平肝,潛陽息風。
處方:柴胡9克,黃芩9克,槐花9克,菊花15克,龍膽9克,鉤藤15克,葛根15克,生龍牡各30克,珍珠母30克,白芍12克,鬱李仁15克,青皮12克加磁石15克,琥珀粉3克。
用法:水衝服,每日一劑,早晚飯後分服,7劑。
開方思路:肝為剛臟,性喜調達,如情誌不遂,肝鬱化火,上擾清竅,所以當治以疏肝解鬱,以調達肝氣。用槐花、黃芩、龍膽瀉肝清熱,龍骨牡蠣、平肝潛陽,鉤藤、菊花清利頭目,葛根舒筋以之項背疼痛,柴胡疏肝解鬱,珍珠母、磁石安神鎮靜。加白芍、鬱李仁乃考慮肝火旺,必傷陰,故加滋陰柔肝,並改善排便。因氣血相關,氣鬱必致血行不暢,故加琥珀以活血化瘀,並安神。諸藥配伍,以達平肝泄熱之效,並改善睡眠、飲食、二便等……
寫的很詳細,寫完之後蘇燁禮節性的對著病人點了點頭,說道:“問題不大。”
“我知道,前麵九個也是這麼說的,不用你多說。”病人撇嘴說道。
蘇燁:“……”
果然易怒。
蘇燁將寫好的記錄交給考官,然後走到第二個病人麵前。
然後起身走向第二個病人。
等蘇燁坐下,開始看診。
三位考官已經快速看完了蘇燁剛才的辯證開方。
看向蘇燁的眼眸裡,不禁湧現出些許的驚訝。
從問診到脈診,再到病理分析,每一個步驟都做的規規矩矩,一絲不苟。
便是以嚴謹聞名的三位考官,對蘇燁的表現也不禁連連點頭。
第二個病人是一個三十多歲的女人。
“請問有什麼不舒服。”
“咳咳,嗬tui~。”
女人乾咳幾聲,衝著地上吐了口痰,然後才舒服的說道:
“醫生,我咳嗽。”
蘇燁:“……”
我看到了。
這都是哪找來的誌願病人?
“乾咳,咳痰,痰少且為白色。”
蘇燁看了一下地上的痰說道,其實是說給三個考官聽的,他們要嚴審四診的每一步。
“咽喉感覺怎麼樣?”
“癢,還乾疼。”
“還有其他地方不舒服嗎?”
“吃飯怎麼樣?”
“大便呢?”
一係列問診下來,蘇燁把完脈和看完舌苔,迅速開始記錄。
女,35歲。
主訴病情:咳嗽、咳痰。
以陣發性乾咳為主,咳少量白色黏痰,咽癢乾痛,納寐尚可,二便基本正常,舌淡,苔薄,脈浮滑。
辯證:咳嗽,風邪犯肺證。
治法:采取疏風宣肺、利咽止咳。
處方:蟬蛻10克,百部10克,荊芥10克,紫苑10克,款冬花10克,前胡10克,白前10克,桔梗10克,甘草8克,玄參10克,木蝴蝶10克,山豆根10克,浙貝母10克,北沙參10克,蘇葉10克,7劑。
用法:水煎服,早晚溫服。
寫到這裡。
蘇燁微微頓停頓了一下,又加上了一段文字:若服用之後咳嗽、咳痰明顯減輕,無咽喉癢痛,則原方去玄參,山豆根,續服7劑。
開方思路:患者風邪犯肺,肺失宣降,肺氣上逆,發為咳嗽,故擬止嗽散合桔梗湯加減,以疏風宣肺、利咽止咳。方中荊芥、蟬蛻、蘇葉疏風宣肺,兼具有抗過敏止痙之功效。紫苑、款冬花、百部潤肺止咳化痰……
寫完,將記錄教給考官,接著走向第三個病人。
三個考官再次看了一遍記錄,眼神中的滿意之色更濃。
第三位患者是一個肥胖患者。
“請問,有什麼不舒服嗎?”
“胖。”
“具體的不舒服的感覺?”
“胖的頭疼,胖的不想動,隻想吃,對了,你們有吃的嗎,我有點餓了,能不能一邊吃一邊看病?”
考官:“你已經吃了九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