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有古代沉船。
古代交通不發達。
所以河流就成為了交通要道。
這條江河中不僅僅有擺渡人,還有很多從各個省市而來,去往其他省市的船隻。
其中就有一支載著大量稅收的銀錠船隻在這裡遇到了大風浪天氣,沉船了。
此後風雨中根本沒人知道具體沉船的位置,幾經打撈也沒找到,最後隻能放棄了。
而蘇燁記得到了他穿越前都沒有被打撈。
正因為如此,他早年間沒錢的時候都會來這裡取點銀子花。
反正這麼做也不會影響到曆史的發展。
當然。
這都是之前的事了,他為了避免花錢也會導致過度乾預曆史,取的很少。
他現在可不能來偷偷打撈沉銀了,畢竟這些沉銀都是國寶,是屬於國家的。
他現在是守法好公民!
“提醒大家一下。”
等全部下車集合在一起,導演才對著所有人說道:“這裡是國家重點考古發掘現場,我們雖然得到了允許可以參觀,但是進入之後大家一定要非常小心,千萬不能對發掘現場造成影響。”
大家麵色嚴肅紛紛點頭。
“接下來,讓我們有請濟陽市文物局考古隊的成員,楊開兵先生。”
說著,一名考古隊員走過來。
“楊開兵先生是本次考古發掘隊的一名重要領隊,今天我們要辛苦他帶領我們參觀和了解一下整個考古的過程,以及考古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
導演說完。
嘉賓們立刻鼓掌。
楊開兵給大家打了聲招呼,就帶著大家走進發掘現場。
“這個現場是最近才發現的,目前我們的考古隊員隻鎖定了大概的位置,還沒有確定具體的位置,現在大家正在忙著探測。”
楊開兵一邊帶大家走著,一邊介紹道。
“這裡是一個什麼遺跡嗎?古墓嗎?”
一個嘉賓問道。
“不是。”
楊開兵立刻搖頭,說道:“根據史料來看,這裡曾經有過一艘沉船,沉船中存有大量的官銀,前段時間有遊泳愛好者在此地洗澡時摸到了銀子,這才引起了重視。”
大家聞言驚詫的打量了一下四周水麵。
這地下都是銀子啊?
這都值多少錢啊!
一個個變得小心翼翼起來,生怕破壞現場。
“你們不用這麼謹慎。”
楊開兵笑著說道:“這隻是外圍區域,可以放心大膽的走。”
聞言,大家頓時鬆了口氣,他們真怕破話現場啊。
要不然播出之後會被罵死。
說話間,大家來到一群考古工作者身後。
這一群考古工作者都帶著頭盔,在炎炎的烈日下,已經被曬得汗流浹背,有幾個人甚至都有汗水不停的從下巴滴下來。
大家看著心頭一震。
實在太辛苦了。
考古工作人員不容易啊!
心中不禁升起一股敬意。
“為什麼不搭棚呢?我在電視上看到一些考古現場都是要搭棚的呀?”
藍可依好奇的問道。
“那是大型遺跡。”
楊開兵解釋說道:“而且,就算是大型遺跡也是在利用各種科技手段,確定了整個遺跡的範圍之後才會搭棚,目的也不是讓我們能有一個好的工作壞境,而是為了避免發掘出來的東西遭遇到強光的照射而出現一些變化,或者遭遇到雨水的衝刷等等。”
“我們這個現場不需要,這種大太陽下工作,我們都習慣了。”
說著,黝黑的麵容上露出一個憨厚的笑。
這話一出。
嘉賓們都忍不住有些心疼。
“你們真的太辛苦了。”
“謝謝你們為祖國發掘出那麼多的國寶,你們是真正的英雄!”
這話說的楊開兵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導演滿意的看著這一幕。
他要的就是這個!
今天這一期節目的主體,就是為了致敬考古工作者。
蘇燁卻微微皺起眉頭。
他發現,考古隊的努力方向好像錯了。
沉船的地點是在上遊,如果往上發掘的話早就已經找到了,可偏偏考古隊一直在下遊糾結,就是不去上遊。
這下遊隻隨著時間水流衝刷下來散落的銀子而已。
“你預計還要多久,才能找到沉船的位置?”
一個嘉賓問道。
“至少還需要兩三天時間吧。”
楊開兵回答道。
“要是今天能找到就好了,大家就不用那麼辛苦了。”
藍可依感慨道。
“考古工作很複雜的,沒有那麼快。”
楊開兵笑著解釋。
這時。
“沉船的地點應該在上遊。”
蘇燁突然說道。
大家一愣。
“上遊?”
楊開兵一臉疑惑的看著蘇燁,沉吟了一下說道:“我們確實一直在發掘下遊,但是根據我們知道的資料,以及上百年的地殼運動情況來判斷,沉船出現在下遊的概率非常大。”
“我是濟陽人,有幸讀過一些關於濟陽的古書縣誌。”
蘇燁說道:“如果我推測的沒錯得話,沉船所在的位置,應該在那兒!”
說著。
直接伸手指向上遊考古發掘坑的邊緣部位,提醒道:
“建議你們可以讓人過去那裡查一下。”
“你怎麼知道在那個位置?”
楊開兵不信任的盯著蘇燁問道。
這是屬於他們的專業,不太喜歡彆人指手畫腳。
“我讀了很多關於濟陽市的古書,和各地的縣誌,我記得在一本縣誌上提到過,說附近一個叫慶華村的村民,在河流中發現了一些散落的金銀。”
“而且還不止是一處,縣誌上有十多處記載。”
“把這些位置獨立出來計算一下,應該就是沉船所在的位置。”
蘇燁說道。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