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賺了一億美元!(2 / 2)

“坐。”

到醫館的時間點正好沒病人,李可明示意他道。

蘇燁剛坐下。

李可明就笑看著他說道:

“這段時間,把脈和舌診都交給你了,色診也連帶著學了一些,你學的也很不錯。”

“問和聞這兩項上周也說了,你以後慢慢的自然就會了,我也就不教你了。”

“上周給你講病症,回去看相關書籍了嗎?”

“看了。”

蘇燁點點頭。

這兩天他確實一直在看關於病症的古籍。

李可明滿意的點點頭,說道:“但看病症有時候有些枯燥,這次給你講什麼病症用什麼藥,為什麼要用這個藥。這一塊是重中之重,需要花很長時間來學習,甚至活到老學到老。”

“謝謝李老師。”

蘇燁認真的感謝道。

他現在最需要學的就是這個。

兩人都心照不宣的沒有提之前的約定是學診脈。

現在學的內容已經遠遠超出診脈的範疇。

一個願意學,一個願意教,心照不宣,其樂融融。

“《藥性賦》和《神農本草經》會背?”

李可明擺擺手問道。

“會。”

蘇燁回答道。

“《本草綱目》呢?”

李可明試著再問道。

這本書學醫的基本都看過,但很少人會背。

“也會”

“那就沒問題了。”

李可明笑著說道:“等把今天要講的講完,你基本上就可以自己看醫案了。”

說話間,下一個病人已經來到。

還是跟往常一樣。

病人來到診桌前坐下,李可明示意蘇燁先看,嘗試四診。

蘇燁看著來人,一個一個50歲左右的的中年男人,看上去似乎很疲憊。

“您哪裡不舒服?”

蘇燁右手放在對方手腕處問道。

“有點頭暈頭痛,還鼻塞,最近渾身酸軟無力,經常胃脹,感覺哪哪都不得勁。。”

病人說道。

“張一下嘴,我看下舌苔。”

病人照做。

蘇燁看了一下點點頭。”

“脈象沉細無力,舌苔白。”

李可明接過病人,診斷了一下,滿意的點點頭,蘇燁診斷很準確。

然後看向蘇燁,鼓勵的問道:“你判斷是什麼病症?說錯也無妨。”

這是三天前教的內容,按理說蘇燁應該不會,但他就想探探這小子的天賦值到底高在到哪。

“辯證是氣虛感冒。”

蘇燁思考了一下說道:“病人脾肺氣虛,內有痰濕,複感風寒所致。”

“沒錯。”

李可明眼神滿意之中帶著一絲驚訝。

還真給判斷出來了!

上周才學的病症,這周就可以自己判斷了,這天賦,果然高,而且很高!

壓住心中的驚訝,李可明給病人開方,一邊開方一邊認真的講解道:

“你的理解是對的,本證是由素體脾肺氣虛,內有痰濕,複感風寒所致。”

“治療的方法,以益氣解表,理氣化痰為主。”

“風寒束表,肺氣閉鬱,所以才會出現惡寒發熱、無汗頭痛、鼻塞的症狀。”

“而痰濕壅肺,阻滯氣機,所以出現了咳嗽痰白、胸悶氣短的症狀。”

“從表麵上來看他的這些症狀對應的脈象應該是浮脈,但是經過脈診之後,病人的脈象不但不浮反而沉細見弱,而且還四肢無力、氣短不喜歡說話,表明他是氣虛之征。”

蘇燁點頭。

腦海中迅速記憶,和自己已有的知識融合。

“這是我給病人開的藥方。”

李可明遞過來一張便簽。

“葛根15克,人參20克、蘇葉15克、陳皮15克,枳殼10克,前胡15克,木香10克,甘草6克、桔梗10克、茯苓10克,白芷10克,川芎15克,大棗4枚。”

看著藥方,蘇燁腦海裡記憶宮殿中關於這些藥物的各種藥性全都出來。

李可明講解道:

“蘇葉辛溫,歸肺脾經,功擅發散表邪,又能宣肺止咳,行氣寬中,所以用作主藥。”

“葛根解肌發汗,人參益氣健脾,蘇葉、葛根得人參相助,發散而不傷正。”

“前胡、桔梗止咳化痰,宣降肺氣。”

“木香、枳殼、陳皮理氣寬胸,醒脾暢中。”

“茯苓健脾滲濕以助消痰。”

說到這裡。

李可明稍微停頓了一下,看向蘇燁說道:“這樣開藥,就可以做到化痰和理氣兼顧,也正符合了中醫“治痰先治氣”的說法。”

“又使升降複常,有助於表邪之宣散、肺氣之開合,七藥俱為佐藥。”

“其中,甘草補氣安中,白芷發散風寒,川芎活血祛瘀,祛風止痛,兼和諸藥,為佐使。”

“把這些藥品配伍在一起,可以組成益氣解表、理氣化痰的功效。”

蘇燁點點頭,迅速融彙著。

開方是一門大學問,真如古代排兵布陣一般。

君臣佐使,缺一不可。

李可明將方子遞給病人,然後示意剛來的病人坐下。

蘇燁上手把四診。

四診,辯證,開方,講解。

如此過程,整個下午不斷重複著。

一個又一個病人,一個方子又一個方子講解著。

兩個小時後。

學習結束,打掃完衛生,蘇燁離開明德醫館。

“太快了,學的太快了。”

向著另一個方向走去的李可明想到下午的情景,不禁感慨出聲,說道:“我感覺,我都有點教不了他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