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真正的神靈其實是人們內心恐懼與希望的化身。
人們麵對他們無法解釋的自然現象,天文現象將其寄托為某些不可言說的存在,將其具象化,人格化,又因為對於這些未知存在的恐懼,將許許多多曾經的期望放在了對方身上。
一代又一代人的累積編織,構造租界,形成了越來越廣泛的信仰。
而有了如此廣泛的信仰,這個世界又恰好處於超凡存在,有靈異的世界,神靈們自然也就隻從信仰海洋之中誕生。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黑暗之神,這個神職比起他現在的自然之神,其實更接近於新神們的誕生過程。
這兩者其實也很容易理解。
楊越被人們稱呼希望之神的時候,他已經具備了強大的超凡力量。
人們已經看到了楊越獲得的力量,也看到了他帶來的改變,所以並沒有什麼恐懼,相反直接就是希望。
所有的人對他感激無比,反而沒有什麼恐懼畏懼的心理。
自然之神的權柄自然也完全不一樣。
而這個黑暗之神,楊越雖然僅僅隻是在與他們照麵的時候,感知到了這個神職的權柄。
可憑借於他現在對神靈的了解,幾乎第一時間就將這個權柄接收了過去。
在當前這個末日廢土的世界,這個權柄還沒有真正誕生什麼神靈。
楊越接過這個黑暗之神的權柄,倒不是說他覬覦這些信徒的信仰。
最主要的原因其實隻有一個——
楊越不希望這個末日廢土的世界裡出現太多的神靈。
雖然目前的情況看,這個末日廢土的世界想要誕生神靈肯定沒有那麼快,是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但楊越確實也不敢保證。
畢竟現在智慧物種可不止是人類,還有其他諸多智慧種群。
楊越現在所能夠涉及到的是人類,那麼可以的話,他希望將人類儘可能的排除其他神靈出現。
一方麵是現在人類的境遇真的是不算太好,如果真的誕生其他神靈,不同的信仰將會導致不同的教派,甚至可能誕生神戰,進一步削弱人類現在的力量。
另外一方麵,人類麵對的危機和挑戰是相當多的。
當前那些變異生物不論,還有來自於其他異世界的來客,泰倫蟲族、格蘭大陸,以及更可能在後麵出現的異界生物。
如果有這些生物會不斷的出現,那麼當前人類不管是從信仰之力或者是其他方麵,最好是能夠儘可能的統一。
內部的無謂消耗,確實是可以避免就儘量避免。
楊越是這樣認為的,也是這樣考慮的。
事實上楊越也不希望再出現其他的神靈。
至少在這個末日廢土之上,他是不願意再看到有其他的神靈誕生。
這片荒蕪之地,這片末日廢墟人類的總數量已經不足了,如果信仰還要分割開的話,可能出現的生理力量也比較弱小,或者說內部會有教派的矛盾,那是會極大地削弱人類的整體力量。
而且還有另外一方麵的考量,那就是所謂的黑暗之神出現的話,它可能也會從人類傳播到其他的智慧物種身上,進而引發某些智慧物種在宗教和方麵的崛起。
這一點並非是危言聳聽。
所有的智慧物種,即便他們還沒有誕生真正的文明,但卻可能先一步誕生自己的宗教和信仰以及自己的神靈。
因為這些智慧物種正在經曆的是人類早期蒙昧時代的境地。
他們對於大自然的很多變化,對於殘酷的現實環境以及許多天文現象,都沒有辦法解釋清楚,自然而然的一個種群,需要有人對這些東西進行概括和整理,從而引發的自然就是對於未知的恐懼進而出現宗教和神靈。
其實就現在在楊越的這個希望綠洲在他所統治的魔植領域,已經不止一次出現了類似於其他智慧生物的信徒。
像部分類似於變異巨鼠之類的變異生物,它們在依附於希望綠洲生活後,對於人類所崇敬的自然之神是很好奇的。
這些生物的模仿能力很強,在觀察了諸多魔植共生者的舉動以後,他們已經開始進行模仿,並且真正產生了信仰之力。
楊越現在需要擔心或者杜絕的,不是,人類中間又產生了什麼新的神靈,而是其他的生物產生信仰,出現了一個新的信仰神靈。
那進行的神戰或者是消耗遠比人類之間還有一個神靈要更大。
並且其實這些神靈出現的話,很可能是跨越多個物種的。
就如格蘭大陸上的那個荒野之神,它是半人馬的主要神靈,但同時由於信仰傳播的人物在一些矮人精靈以及的類社會當中又有著頗為廣泛的信仰。
楊越現在所需要避免的就是在這個末日廢土的世界裡出現許多神靈混戰的情形,或者說有其他神靈的廣泛信仰。
這對於楊越接下來的目標極其不利,它是需要統一這顆星球上所有的力量,整合起來,以便更好地與未來可能帶來的異界生物甚至是上古泰坦進行戰鬥。
而且在某種方麵也是出於一種私心。
雖然他並不在乎。覺得會有其他的神靈,但生活比他強。
但楊越不希望在這種無謂的事情上浪費時間,他現在的魔植領域打好基礎,再過一段時間就完全可以進行大範圍的暴兵。
他的魔植大軍可以不受約束,快速侵占這顆星球上的其他地域。
在這個過程之中,肯定還有許多衝突將會發生,那時候一切都已經是水到渠成,楊越不認為會遇到什麼阻力。
目前的情況還是有一些未知,是不在他預期之內的。
像今次出現的這個黑暗之神就是如此。
楊越在此之前從來沒有想過這個世界可能還會誕生其他神靈。
智慧生物的數量不夠是一方麵,最主要還是超凡因子沒有那麼高的濃度。
但楊越沒有想到的是,所謂的智慧生物可不隻是人類,許多變異生物覺醒了智慧以後,他們也是能夠產生信仰之力的。
這一點楊越深信不疑,就連他的魔植都能夠產生信仰之力,那麼其他的智慧生物自然可以做到。
那這樣產生的後果就是將會誕生多個神靈一起爭奪信仰。
對於信仰的爭奪在楊越這裡是其次的,可是引發的混亂,卻是最主要的。
這不利於楊越將整個星球的所有力量整合在一起,以便更好地對抗外敵。
所以楊越在發現有其他的信仰出現的時候,而剛好又沒有這位神明,他直接就將這個信仰納入到自己的權柄之中。
還有另外一方麵的因素,那就是楊越應想嘗試一下,自己能否實現自己對其他神職的侵占。
在古老的相傳之中,這樣的情況是相當普遍的。在許多民間傳說裡,也有過類似的情況,比如說一些荒山野嶺的小妖鬼怪,將無人的廟宇侵占成為了自己的道場,享受香火供奉,獲得信仰,從而實現了自己在神道上的崛起。
這雖然是流傳的一些故事傳說,但其實在神道一事上,還真就是差不多的概念。
神靈的出現,從來不是一個固定在誰之上的事情。
他們講求的是權柄,是位置,是人們信仰的寄托。
廟宇,神像……這些東西其實就是人們信仰寄托的某些載體。
有了這些載體,然後人們的信仰才有處可依,從而才能夠在天長日久的祭祀當中,從信仰之海裡誕生出神靈。
而在這個過程裡,一些彆有用心者,是真的可能通過某些手段,去將這個神職的位置占據。
然後一步步的享受香火供奉,天長日久下來,逐漸受到信仰之力的加持,獲得了更加強大的能力。
在傳統的神靈故事裡麵,這樣的事情發生過很多次。
有些聽起來似乎似是而非,但其實細細想來,卻基本上是一個意思,一個事情。
另外甚至還有一些由於同名同姓或者類似稱號的情況,受到了人們相互信仰,從而獲得了法力的故事
隻不過這種在正道的宗教和神靈看來,這就屬於邪道毛神,根本是不被允許的。
在這個世界,這個末日廢土的世界,自然沒有這些規矩,也沒有那些講究。
甚至可以說,當前這個世界上的神靈,大概率就是楊越自己一個。
他是唯一。
一切的後續規則,都由他來衡量定下。
他要將其他的權柄全部收入到自己的羽翼之下,為的是減少信仰混亂帶來的可能的亂戰。
這樣能夠更好的保存人類、乃至於這顆星球上的生命。
未來的競爭已然不遠,楊越現在想的更多的是不斷的增加這顆星球的戰鬥力。
其中人類自然是最主要的,魔植共生者們需要強大的戰鬥力,更好的麵對將來可能出現的競爭。
其他的智慧生物,不管是什麼變異生物,楊越現在依然能夠以另外一種心態去觀察。
變異生物過去是人類最大的競爭對手,是敵人,可放到多元宇宙的尺度來說,這些過去的競爭對手,又其實是最堅定的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