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年年擾我邊境、殺我邊民。”
“其大汗慘毒行於民,大惡逼於天,臣以為孰不可忍。”
“忽聞王廷內訌,臣憂良機一閃即逝,鬥膽自立蕩胡軍任總指揮,一軍團長晉明侯任副總指揮,副軍團長趙飛任前鋒軍總指揮。”
“冬日,三萬蕩胡軍分兩路殺入草原,賴聖上神靈,陰陽並應,陷陣克敵,所向披靡。”
“曆時三月餘,蕩胡軍橫掃草原,踏破王廷,飲馬瀚海,勒馬關山。”
“此戰殲敵數百萬,俘敵數十萬,大小汗王紛紛授首。”
“繳獲突厥國璽,繳獲金幣上千萬、牛羊數百萬,珍寶玉器無數。”
“餘者突厥倉皇逃之,或西或北,不知所蹤。”
“自此,關山之內已無突厥,關山之內皆為晉土。”
“為大晉驅逐突厥,開疆拓土,誠為臣等之本職也,當萬死不辭,九死而無悔。”
李玉庭念到此處,禁不住提高了聲音。
朝廷上下俱是啞然無聲,隻有他洪亮的聲音在朝堂上回蕩。
左中正這個奏折所站高度之高、語言之凝練、戰功之卓著,令眾人震驚不已。
李玉庭不知不覺凝起更多的元力,聲音愈加高亢。
“趙飛素有大誌,常以驅逐韃虜為己任。”
“此戰其身先士卒,勇冠三軍,率前鋒軍橫掃北部草原,乃踏破王廷、關山決勝之大功臣。”
“趙飛誓師曾言:不驅逐韃虜,大丈夫絕不苟活於世,其言出必行,實為以吾身兮,衛我大晉之典範。”
“可憐將星隕落,全軍號痛,舉國齊哀。”
“臣於民間錄得悼詩一首,反複誦之深以為然,特獻於聖上觀之。”
“詩曰:夏時明月晉時關,萬裡長征人未還,但使盧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關山。”
嘶。
朝廷重臣重重吸了一口氣,輔政王晉桓麵色倏然一震。
這首悼詩一聽就恢宏大氣、意境深遠,難道是左中正借民間之口為趙飛而作?
眾臣震撼不已,朝堂一片寂靜,隻聞李玉庭朗朗誦讀聲。
“臣左中正有言:宜破格封賞趙飛,追之以王爵,以示天下:衛我大晉者,無上榮光。”
趙成棟、趙衛國的身軀猛地一震,渾身都抖動了起來。
看著手中的奏折,李玉庭突然激動起來,他深吸一口氣凝足了元力。
“自此後,犯我疆土者,宜懸頭蠻夷邸間,以示萬裡:犯我強晉者,雖遠必誅!”
“臣左中正叩首,願聖上千秋萬載,萬歲萬歲萬萬歲。”
轟的一聲,朝廷上下頓時沸騰起來。
左中正這篇奏折徹底超越了朝廷重臣的想象。
如此功勳卓著,如此高屋建瓴、如此振聾發聵,如此文采斐然......
尤其那意境深遠的悼詩,還有衛我大晉者,無上榮光,犯我強晉者,雖遠必誅。
這是何等的睥睨天下,又是何等的王霸之氣!
輔政王晉桓的手抖動了起來,聖上微微頜首,太子雖小卻已眼含熱淚。
李玉庭躬身說道:“聖上、輔政王,臣以為左大人此奏應明發天下,彰顯我大晉之威。”
楚向天出列說道:“聖上、輔政王,臣附議。”
“同時臣認為左大人此奏應列入學堂,以強我大晉之基。”
嘶。
朝堂上下一片寂靜,隻聞吸氣聲。
眾人心中了然,楚向天和李玉庭的提議若得采納,左中正蕩胡奏必成千古名奏。
左中正全身顫抖不已,牙齒禁不住磕磕作響。
輔政王晉桓轉頭看向了聖上,如此大事,他不敢擅自作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