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尉遲懷英帶下去,嚴加看管,沒有朕的旨意,任何人都不準靠近,從今日起,必須給予最高級彆的保護。”
李世民突然向旁邊的侍衛招了招手,若有所思的樣子。
“是,聖人。”侍衛急忙答應下來,帶著犯人尉遲懷英下去了。
“把那個叫老三的刺客帶進來,朕也要親自審問。”
“是,聖人。”侍衛答應著,急忙轉身下去了。
沒多大一會兒,刺客老三也被帶了過來。
“罪臣老三,參見聖人...”老三跪倒在地,雙手早已經被反綁。
知道老三的武藝高超,自然要留意一點,畢竟滿血的老三威脅還是很大的。
“朕問你,太子說的都是真的?你真的是李泰派過來刺殺太子殿下的?”
李世民一皺眉,等待著老三的答案。
老三那也是非常聰明,瞬間就明白了,聖人這還是不確定,他要親自審理。
既然如此,那就直接說出來吧,反正自己的好日子也已經到頭了,階下囚是不可避免的,即便是小命也是隨時都有可能交代。
在這種情況下,自己根本就沒有必要去保守什麼秘密,少受點皮肉之苦也就是了。
想到了這裡,老三緩緩抬起了頭,“聖人,那上麵有小的簽字、畫押,全都是真實的。”
老三此時也不抵賴,他明白所有的辯解此時都會顯得蒼白無力。
“好,你還算是識相,這是朕令人寫的供狀,你簽字畫押後就沒你的事兒了。”
李世民說著,看了看旁邊的侍衛,衝他使了個眼色。
侍衛何等聰明,立即就明白李世民的意思,急忙拿來了供狀,放在老三的麵前。
老三毫不猶豫,直接上前簽字畫押一氣嗬成,沒有表現出一絲的怯懦。
此時老三很清楚,他能做的隻能是打消李世民的疑慮,如果此時再惹怒了李世民,對於他來說,一點好處都沒有,很快就要吃不了兜著走。
最終的結局很有可能他會死無葬身之地,本來他就是一個將死之人,與其做無謂的犧牲,倒不如直接俯首認罪,至少太子李承乾多少還會替他說點話。
而且通過他與李承乾的接觸,他發現李承乾這個人還是非常值得交往的,至少是一個比較英明的太子。
如果與李泰對比,那絕對是天壤之彆,兩人之間的差距簡直是太大了。
李泰那點能耐,與李承乾相比,就如同螢火之對日月,小草之對大樹。
完全就沒法比較,一個是大智慧,一個是小聰明。
一個是心係國家,心係黎民百姓,另一個則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李承乾各方麵的表現,都讓老三感覺到非常的心安。
此時此刻,老三知道,自己反正是一死,不如為太子殿下做點貢獻,為黎民百姓做點貢獻,為大唐的江山做點貢獻。
大唐的江山交在李承乾的手裡,或許還有點希望,如果真的交給了李泰,那才是真的完蛋。
這才是老三,之前配合李承乾,現在配合李世民的重要原因。
“好,把老三帶下去。”李世民幽幽說道。
侍衛急忙上前,把老三帶了下去。
太極宮中,此時,隻剩下李世民和幾個侍衛。
而這幾名侍衛也急忙把供狀拿到了李世民的麵前。
他們很清楚李世民的脾氣與秉性,把供狀放在桌子上。
這個時候,隻有讓李世民自己靜下來,才是最明智的選擇,如果一味地去刺激李世民,激怒李世民,最終的結果可能是……
侍衛們不敢再想下去急忙轉身告退,“聖人,我等先告退。”
李世民沒有吭聲,而是擺了擺手。
偌大的太極宮,隻剩下李世民一人。
而此時的李世民也是百感交集,他沒有想到事情竟然發展到這個地步,如果不出意外,之前知道的玄武門這邊,很有可能在自己的兒子之中重演。
尤其是發現李泰刺殺李承乾這件事,讓李世民幾乎不能自已。
李世民坐在龍椅上,與其說端坐,不如說是癱軟。
此時,李世民幾乎萬念俱灰,他不敢想下去,後麵的結果有多恐怖,他太清楚了。
對於李世民來說,這一幕幕都是非常熟悉的,而且刺殺這件事,與他之前的玄武門大法相比,那絕對是小巫見大巫。
不但有差距,而且差距大了去了。
玄武門大法,那可是畢其功於一役,如果成功從此鯉魚躍龍門,直接就做了那至高無上的九五至尊。
反之,如果失敗,那就意味著秦王一係,肯定會遭到血洗,從此以後將會退出曆史的舞台,而且曆史上還會留下惡名。
所以在李世民曾經準備發動玄武門之變的那個夜晚,即便是作為天策上將的李世民,也是徹夜難眠,心跳不已。
最終能成功,李世民主要歸功於自己手下有一群特彆能打的將領,還有一點就是李建成太蠢。
最終,玄武門之變後,李建成以及李元吉的一脈,全部都被李世民清算。
想到了這裡,李世民當然不能允許自己的兒子在模仿自己,來一個玄武門之變,最終讓自己住進大安宮,做那個所謂的太上皇。
對於權力的渴望與拿捏,李世民是絕對認真的,而且從一開始,他就向往著那個至高無上的皇權。
李世民怎麼可能任由自己的兒子發動玄武門之變,從根上他就嚴防死守。
至少在李世民看來,他的兒子們也不具備發動這種政變的能力與魄力。
此時,這些問題卻是在李世民的腦海中打了一個問號。
難道他的兒子們真的就那麼老實嘛,他們對太子的位置真的沒有興趣?
不,如今的表現已經說明了一切,正好可以說明,李泰對太子的位置,甚至是對皇位,求知若渴。
不覺間,李世民老淚縱橫,此時李世民真的很鬱悶,很傷心,也很悲催。
他理解了自己的父親李淵,在他發動玄武門的那一刻,自己的父親心裡肯定在滴血。
李世民明白,自己的幾個兒子雖然還沒有發動玄武門之變。其實早已經在磨刀霍霍了,隻是時機還沒有成熟,隻要有機會,玄武門這邊肯定會真實地、血淋淋地出現在自己的麵前。
既然現在李世民知道了這件事,他就一定不能坐視不管,不但要管,而且要妥善地處理好這件事。
此時此刻,他明白,青雀的野心確實不小,從一開始他編纂《括地誌》這本書就是野心勃勃,隨時都想取代李承乾成為皇太子。
李世民礙於曾經答應過觀音婢,再加上在李承乾的身上下了很大的代價,所以一直在猶豫。
直到最近,他發現好像是做對了選擇,因為李承乾和李泰這兩人給他的印象則是截然相反。
而這件事兒,則是會改變李世民的看法,讓李世民的認知從此改觀。
李世民決定給李泰一個機會,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李泰也是他李世民的骨肉。
“來人,宣魏王前來太極宮,讓他立即前來。”
李世民擺了擺手,看著門外的侍衛,幽幽地說道。
“是,聖人,卑職遵旨。”李世民身邊的太監,急忙答應了下來,轉身出去了。
沒有多大一會,李泰就跟著太監來到了太極宮。
李世民在太極宮內不安地坐著,心亂如麻。
“聖人,魏王在殿外候旨。”李世民心腹太監那獨特的聲音傳來。
“宣他進來。”
太極宮內,李世民緩緩抬起了頭。
其實,李世民不想麵對李泰,可是此時此刻,他也沒有辦法。
如果他不處理此事,很有可能引起李泰、李承乾等兄弟相爭,與其坐視不理,不如他這個做皇帝得把這些所謂的爭端消弭在萌芽之中。
至少,此時一切都還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