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同誌,我能見一見何雨柱麼?這件事情裡麵有誤會,隻要是我跟何雨柱見一麵,就能夠把這些誤會解釋清楚。”
雖然警察已經給易中海說了他們掌握了足夠的證據,可是易中海卻並不相信。
在易中海看來,警察之所以會找到他,就是因為何雨柱知道了他截留了何大清給何雨柱和何雨水兄妹的生活費。
隻要他易中海能夠見何雨柱一麵,那麼以他的三寸不爛之舌和道德的大棒,一定能夠讓何雨柱主動認識到他的錯誤,並不再追究他易中海的責任。
然而,這也隻能是易中海的主觀臆想罷了。
要知道,自從何雨柱在婁曉娥走了之後的那個夢境開始,何雨柱就已經開始主動的疏遠易中海,然而,這一切在易中海的眼中,不過是何雨柱“不懂事”而已。
再加上聾老太太的去世,易中海在那件事情上所表現出來的偽善,已經徹底的將他原本在何雨柱心中的形象徹底破碎。
還有聾老太太臨終時給何雨柱留下的遺書之中,也有著他們是怎樣聯合起來,算計何大清,算計何雨柱的事情。
剛開始的時候,何雨柱也隻能是感歎自己的確是“傻柱”,卻並沒有想著怎麼去報複他們。
如果不是易中海一而再再而三的企圖將何雨柱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何雨柱也不會想到主動的去找何大清,從而引發出這些事情來。
既然現在在何雨柱的眼中,易中海已經不再是當初的模樣,易中海又怎麼可能僅僅憑借著三言兩語就能夠讓何雨柱重新接受易中海呢?
或許對一個人的印象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會影響自己的判斷。可是既然已經知道了這個人的所有的一切都不過是表演出來的,那麼就不可能再一次對這個人擁有信任。
狼來了的故事不僅僅是告訴我們做人要誠實,更是告訴我們很多時候,人都會被自己的固有印象所欺騙。而一旦這個固有印象被另一種印象所取代,那麼新的固有印象的形成,同樣也會影響在做事情時候的判斷。
“哦?你是不是認為是何雨柱向我們報的案?我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是郵局方麵向我們報的案,同樣的,何雨柱同誌之所以知道你所做的這些事情,也是郵局方麵通知的他。”
“現在你的問題不僅僅是需要何雨柱同誌的原諒,而是你要如實交代,你是如何取得郵遞員的信任,從而在長達十幾年的時間裡麵,將何雨柱和何雨水兄妹的生活費據為己有事情。”
警察聽到易中海的要求之後也是笑了,對於易中海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警察根本就沒有給易中海留下任何幻想的空間,直截了當的將報案人是郵局的事情告訴給了易中海。
“這……我……”
此刻易中海心中暗恨,都怪郵局多管閒事,否則的話,他也不會落到如今的地步。
“警察同誌,我承認我是私自留下了何大清給何雨柱和何雨水兄妹的生活費,可是我那都是有原因的。”
事到如今,易中海也隻得是將一些事情承認下來,畢竟從剛開始的時候,易中海就知道,他截留那些錢的事情,是不可能瞞得過警察這一邊的。
同時,易中海也知道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
“哦?那你就說說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