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地下長城(下)(4K)(感謝本書第一個盟主)(2 / 2)

然而很多時候道理卻是如此的樸素:如果臉盲,就多看。如果路癡,就多走。

為了在這個亂世活下去,也帶領其他人活下去,雲崢不得不學會了很多他以為自己永遠也學不會的東西。

腦海中的軌跡地圖成型之後,又結合了這些天來自土著口中得到的情報,雲崢快速鎖定了最後的目標。

他取出一把匕首,插在了地圖右上角的位置,道:“現在,隨我前往此處,取那楊榮老狗的項上人頭。”

雲崢所點出的位置,是一處如同蜂巢般的礦道迷宮。

林登萬不禁嬉笑道:“楊公公千金之軀,如今惶惶不可終日,卻也學會像我們這些泥腿子一樣鑽山溝打地洞了。”

……

狹窄而又曲折的礦道內,義軍將士們有的手持火把,有的手持盾牌將戰友護在其中,在黑暗中小心翼翼地穿行。

義軍采取了逐步推進的戰術,每前進一段距離,便留下一小隊士兵守住看到的岔路通道口,以防止楊榮利用複雜的礦道地形從邊路逃出。

雲崢對安妙彤道:“楊榮畢竟是初來乍到,沒來得及做出可以改變地形的改造,最多埋點炸藥,用石頭堵一些路口,布置一些陷阱,派人在大軍後方點火,在狹隘通道上埋設殺手……”

“真正的挑戰還得是我們回歸崇禎二年要麵對的萬山匪徒,那夥土匪趁奢安之亂占領萬山礦區,已經在秘道中經營了很多年,其對於內部地形必然頗多經營,我們手上的地圖已經不能保證還準不準,而且據說那些匪徒還在那礦區地下城中構建了自成一體的秩序,許多百姓很可能已經與那些匪徒同流合汙,像現在這樣放膽發動百姓搜索已不可能。”

安妙彤當然明白,雲崢為什麼要現在提起這個,他的意思是:相比起外麵我們即將麵對和曾經戰勝的對手,楊榮不過是小兒科。這是雲崢慣常使用的“貶敵之法”,用來安撫將士的人心。

這也是雲崢的一個習慣,越是要緊的時刻,他就越是會用從容不迫的姿態感染身邊的人。

當然,在現實中,雲崢麾下有精銳得多的貪狼營,以及由葉曦率領的瓊璿營,還有那臥虎藏龍的破軍營,實力遠比幻境中的雲崢更加強大,這一點,雲崢卻是故意不提。

安妙彤嫣然微笑:“我聽說那十家匪徒現在已經合而為一,還自稱是‘十殿閻羅’,更將其盤踞的據點稱之為‘地府’。不知參將大人何時帶領我們去那閻羅殿火燒生死簿。”

一位義軍將士突然揮動長槍,插入一個狹隘過道的縫隙之中,頓時發出如刺破糧袋的悶響。

一聲慘叫從那縫隙傳來。

旋即,示警的聲音此起彼伏。

“敵襲!”

“楊榮老狗的人馬就在附近,大家小心戒備!”

“小心敵人放冷箭!”

顯然,就在剛剛,楊榮麾下的部曲試圖在這裡對眾人發動奇襲,結果其負責偵察的前鋒被雲崢麾下的將士發現,淒慘地死於長槍的貫穿。

這個結果並不意外,固然,偵察兵往往是一支軍隊中的精英戰士,但是雲崢麾下這些礦工長期在礦坑裡生存,這些偵察兵搞出的動靜想要瞞過那麼多雙敏感的耳朵,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一片礦道的地形高低起伏不定,若是東漢末年某位嘴巴開過光的丞相在此,則大概會說:“我若是敵軍,必定在那高台之上埋伏一支弓箭手,利用黑暗和地形的掩護亂箭齊射。”

果然,很快就有來自前方高台的嗖嗖破風聲瞬間由遠而近。

好在,早在有人高呼敵襲的時候,那些手持盾牌的將士,就用盾牌將其他士兵護衛在盾牌陣後,箭矢如雨點般落在木盾上,發出噠噠的聲響。

這裡,就體現出穩步前行策略的必要性,大軍在這種狹隘地形遭到伏擊,由於後方照應小隊的存在,卻是不需要擔心被人在退路上放火。

一位身形略顯豐盈的礦主問道:“楊榮的部曲並沒有點燃火把,他們看得到我們,我們卻看不到他們。各位將軍可有破敵之法?”

宋襄翎道:“直接聽風辨位射回去唄,哪怕射不死人,射傷也能廢掉一半的威脅。”

此言一出,在場大半的人都皺起了眉頭。

(這個宋捕頭又在異想天開了。)

真的射過箭的人,便會知道盲射不僅命中率低,還會浪費寶貴的箭矢——相比起一把好弓,箭矢才是真的昂貴。

除非是受到過針對性的所謂“聽風辨位”的訓練,否則人是很難離開對眼睛的依賴的,脫離了視覺,聽覺便會失去準確性。

遇到夜間的冷箭,最好的辦法應該是迅速找到掩體,然後派出一支奇兵搜索和拔除暗中的敵人。

說到奇兵,眾部將不禁想起雲崢身邊那個神秘莫測的女副官。相比起如天神般陣斬文二的雲崢大人,那女副官的出手堪稱低調,卻也通過巧妙的布局和不俗的身手摘取了另一個堪稱怪物的甘芷萱的人頭。

(若是由那安副官帶隊,應該可以將這些躲在背後放冷箭的閹人輕易抹除。)

想到這裡,眾部將情不自禁地開始搜索安妙彤的身影,卻發現安妙彤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消失無蹤。

就在眾人愣神間,卻見安妙彤帶著一群渾身浴血的和尚悠然從黑暗中走出。

那些平時看起來慈眉善目的和尚,此時眼神冷峻,幾乎每個人的手上都提著一顆麵白無須的人頭。

身形高大的金開甲未披袈裟,而是赤裸著上身,肌肉虯結如古鬆,在和尚當中格外亮眼。

那些部將不禁咽了口唾沫。

他們當然知道,這些都是楊榮的核心部曲,有些人他們還很麵熟,皆是平時跟隨在楊榮背後作威作福的小太監。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