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輸出位置真好”
“太會找位置了”
“走位牛逼”
“幾乎所有技能全部都躲掉了”
“這真是退役十年的狀態?”
“現在LPL打職業的那些都算啥”
“這也值得吹?”
“根本沒有人打這個金克絲好不好,不是有手就行?”
……
安淩雪看了一下評論,並且自動忽略了那些網絡鍵盤俠們,意外的發現這個視頻熱度還不錯,下午才發的,現在就已經有五百多個評論了。
‘欸?’
她忽然眼前一亮,想到了一個好主意:
既然大家都這麼這件事情,那乾脆借這個機會宣傳一下!
而且可以非常委婉,都不用買熱搜什麼的,直接給這個視頻推流就好了。
這個視頻火了,就等於楊旭火了;
楊旭火了,不就等於Star戰隊火了嗎?
有流量有熱度,Star才能接到商單,才能賺錢啊!
至於這個浪哥可能借著這個熱度也火一把,那就無所謂了,誰讓他第一個、報道楊旭了呢。
而且,他還給楊旭刷了禮物……活該他跟著火一把!
安淩雪接手Strar之後,她率先研究的就是怎麼賺錢——為什麼是接手之後呢?
因為接手之前她沒想這麼多,沒考慮過賺錢的事情。
而一般電競俱樂部的收入主要有三種來源:
一,比賽,包括官方補貼和獎金;
二,商單,包括代言、直播等方式;
三,賣選手,不過真能通過培訓選手、出讓選手合約來盈利的俱樂部很少。
Star這幾年打不出成績,人氣越來越低,各種商務合作越來越少,都快到隻能依靠官方扶持苟延殘喘的程度了。
好在馮時雨、李凱都還有一定的人氣,應澤加入之後又好了一些。
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作為曾經的S賽冠軍,哪怕這兩年成績很差,知名度還是有的。
應澤的工資也是整個Star戰隊最高的,年薪120萬,這已經是打了幾個折扣之後的價格了,如果是剛奪冠後那兩年,還要再翻十倍。
其次是李凱,月薪7萬,他曾經獲得過LPL冠軍,又是隊長兼指揮;
然後是馮時雨和陳修,都是月薪5萬,雖然都沒有打出來過什麼拿得出手的成績,但實力都不錯。
而楊旭四個月工資保底20萬,按照目前的陣容配置,進季後賽是大概率事件,還有另外10萬獎金,折合每個月也有7.5萬。
這已經是戰隊裡麵僅次於應澤的工資水平了,主要是因為忽然殺出來了一個AG戰隊,加上又沒有其他選擇,才迫使Star不得不提高了預算。
按照原本的想法,給ADC的預算最高也隻有2萬月工資。
平心而論,Star現在的支出跟那些頂級豪門沒有辦法比,一個明星選手的工資就趕得上整個Star了,但也不算很低了,比那幾個擺爛的戰隊還是要強不少。
當然,前兩年的Star自己也在擺爛。…。。
但整體上來說仍然不算高,一個大一點的商單就能夠把全部支出都收回來。
而想要商單,就需要流量和熱度。
‘是個好主意!’
安淩雪仔細思索,覺得這個想法非常有道理,可行,於是立即直接給梁威發消息,討論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