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彆於舊教,
新教強調個人信仰和靈魂的救贖。認為信仰是個人與上帝之間的直接聯係,不需要中介。
什麼是中介?當然是教廷和教皇了!
所以新教的教會,沒有中央權威。
而是通常由多個獨立教區組成,每個教區都有一個主教負責管理。
如果說天主教是集權製,那作為新教大本營的美國內部就是諸侯林立。
各大地區,各大州,甚至縮小到各個郡和各個市,新教都有自己相對獨立的話事人。
很多地方新教內部的教區,還又分出來路德宗、加爾文宗、浸信宗等不同宗派。
每個宗派內部,又厚禮謝的分成福音派、靈音派和基要派。
甚至就算是三派內部,都還有各種小派係。
美國統治階層把美國被統治階級無限豎切,方便管理。
新教內部也被無限豎切,就像蛋糕一樣,不管是大蛋糕還是小蛋糕,都被人分食殆儘。
本傑明·布徹爾大主教,便是新教安立甘宗在紐約的大主教。
他的布道堂,即眼前的三一教堂。
但很少人知道,本傑明·布徹爾在成為主的牧羊人前,在來到紐約前,他出身於馬薩諸塞州。
他成為宣教士前的名字非常長,全名本傑明·亞當斯·布徹爾·布萊克本。
他是約翰二世·亞當斯·喬·布萊克本大十歲的兄長。
“伯祖父,以後我應該都可以經常過來見您了。”
密室裡,在唯二兩張沙發椅之一上坐下。
米洛笑著望著自己爺爺的兄長,自己的伯祖父:
“我打算在紐約開一家公司,以後每隔一段時間應該都會過來。”
“這是好事。”
本傑明·布徹爾慈祥的笑著,臉上隱約看得出老人斑,“約瑟夫前幾天來過,他有告訴我這件事情。”
米洛點頭,按照祖父和父親的教誨。
他耐心與自己這位在伯祖母去世後,便全身心投入侍奉主的偉大事業中的親人。
中午在教堂陪著本傑明·布徹爾大主教吃了一頓聖餐。
所謂聖餐,就是麵包配葡萄酒。
下午,從教堂出來後,米洛返回車裡,“來都來了,再去時代廣場看看。”
時代廣場位於第42大街、弗洛德街跟第7路交叉的三角地帶。
紐約通常稱公園為“廣場”,而這裡既不是公園,也不是四方形的廣場,而是一塊三角地帶。
名稱的由來是因1904年紐約時代報的總社遷移至此,因而得名。
作為紐約古典音樂界的中心,林肯中心是所有藝術家憧憬的舞台,同時也是彙集了歌劇院、音樂廳、室外音樂廳的紐約文化中心。
這裡很早以前是貧民窟,如今卻成為表演藝術的重要舞台,更是紐約最令人覬覦的住宅區。
米洛站在三角地,感受那瘋狂膨脹到無限的繽紛世界。…。。
看著周圍湧動的是世界不同膚色、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人流展示的是一個沒有舞台的舞台。
半圓柱型的納斯達克巨幅廣告,不停地變幻著黑藍紅的冷熱麵孔。又似乎在告示著這世界金融中心的股市莫測風雲!
“果然是世界的十字路口啊,或許在這裡擁有一席之地才能算得上不枉此生吧。”
米洛看著繁華之地暗暗感慨,他知道在這個已經被分配完利益的區域,看看周圍的大樓,不是納斯達克大屏就是時報大廈。
想在這裡站穩腳跟,不砸個幾億美刀幾乎是插足不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