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道理來說,派兵不都湊個整嗎?
主公給自己十萬大軍,自己可以理解,為什麼要多出一萬?
孫權對袁耀道:
“主公…
臣覺得,臣有十萬大軍,就足以擒拿逆賊孫策了。
如今我大乾大戰在即,多出這一萬兵馬,還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要不然臣就率十萬大軍出征?”
袁耀擺擺手,當場否定了孫權的建議。
“就十一萬。
仲謀啊,你率十一萬大軍迎戰孫策,更加穩妥。
多出一萬人,正好能保護仲謀的安全。
本王可不想看到仲謀上了前線,因為士卒不夠多而陷入險境。”
聽了袁耀之言,孫權熱淚盈眶。
多好的主公啊!
怕自己兵不夠,還自己多加了一萬!
如此關愛臣子的主公,自己豈能不誓死效忠?
大哥孫伯符也真是目光短淺。
當年遇到太子這樣的英明之主,還不趕緊抱住太子的大腿,想辦法奪江東做什麼?
江東也是你孫策配擁有的嗎?
父親孫堅倒是奪過江東,結果又如何?
還不是死於非命?
他們孫家,就沒這個命!
能投效到主公麾下,才是孫家最大的幸運。
他孫仲謀,就要為孫家正名了!
隻要能夠擒殺孫策,孫氏一族,必將成為大乾的頂級豪族!
孫權想這些的時候,絲毫沒想過,當年孫策剛剛準備奪江東的時候,他也對江東有那麼一些想法。
甚至那時候孫權還幻想過,待兄長孫策奪取江東之後,他再用毒計,讓孫策英年早逝。
如此一來,江東數郡,豈不是皆落在他孫權的手上了?
待時機成熟,孫權甚至可以稱孤道寡,嘗一嘗稱王稱帝的滋味。
不過自從孫權投效了袁耀之後,這個想法就徹底被他掐滅了。
論行軍打仗,孫權不如兄長孫策。
連兄長孫策都不是袁耀的對手,自己又能如何?
而且袁耀麾下能人異士層出不窮,謀臣猛將如雲。
孫家跟大乾比起來,實在太過渺小了。
稱霸一方,徹底成了不可能做到的幻想。
孫權是比較務實之人,既然無法稱霸一方,那他就要平步青雲。
他要得到主公的賞識,就必然要對主公忠心。
兄長孫策,曾是自己的摯愛親朋、手足兄弟。
沒有什麼東西,比他的人頭更加適合做投名狀了。
待滅了孫策,為主公奪下交州,主公定會更加信任自己。
至於主公讓呂蒙、徐琨跟自己一同對抗孫策,孫權也能大概想明白原因。
徐琨乃孫氏表親,呂蒙也曾是孫家的家將。
擒殺孫策,不僅是自己的投名狀,也是呂蒙和徐琨的投名狀。
眾人合力擊破孫策之後,就都能得到主公信任了。
而與他們共享這份投名狀的人,還有閻行、馬玩、楊秋這三個降將。
得了主公袁耀之令,孫權便彙集這些將軍,點兵出征。
孫策來攻打江東的陣容,應該就是朱治、程普、孫河這些老牌班底,外加一些孫策新近培養的將軍。
而孫權這邊,則有呂蒙、徐琨、閻行、馬玩、楊秋五員將領。
呂蒙、徐琨的本事,孫權是知道的。
可閻行、馬玩、楊秋實力究竟如何,孫權就不清楚了。
看他們的樣子,也不像什麼強將。
兩軍從武將陣容上來講,孫權可能會比兄長孫策稍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