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聽見沒?
國師都說了,帝氣在金陵!
遷都金陵,有助於我大乾提升國運!
你們不讓朕遷都金陵,究竟是何居心?
莫不是想損耗我大乾國運?”
損耗國運,這罪名誰都擔不起。
楊弘、李業等一眾臣子連忙跪倒在地,對袁術叩拜道:
“臣等不敢!”
“嗯,你們當然不敢。
行了,都起來吧。
遷都的事兒,就這麼定下了。
此事由太子全權負責,有敢阻礙遷都者,斬!”
“臣等遵命。”
商議妥當之後,朝廷立即宣布遷都金陵。
大乾百姓得知此事後,都沒覺得有什麼不妥,反而認為天子遷都理所當然。
經過袁耀數年的經營,金陵城繁華無比,遠不是壽春可比。
以大乾第一大城為國都,這不是理所當然之事嗎?
天子不遷都,百姓們反而覺得不正常。
至於袁紹、曹操等諸侯,就更沒有閒心去管袁術遷都的事情了。
明知道袁術遷都又能怎樣?
他們還能出兵討伐
大乾不成?
這些攻打大乾的諸侯全部都吃了大虧,士卒傷亡慘重不說,連糧草輜重都損失了不少。
在短時間內,他們根本沒有能力對大乾用兵。
對於袁術遷都這件事,他們唯一的感慨就是…
大乾越發不好對付了。
大乾以壽春為國都的時候,他們努努力還能派兵打到壽春,威脅大乾的都城,引得大乾上下震動。
現在人家遷都了,金陵是都城。
金陵有長江天險,累死曹操也打不過去。
大乾國都固若金湯、將士勇猛善戰,他們該拿什麼去打?
短時間內,曹操已無良策破敵,隻能容忍袁術建立起來的大乾與大漢共存。
甚至如今的大漢,比大乾還弱小了不少。
遷都至金陵侯,袁耀召集麾下的心腹文武們商議大事。
袁耀坐於中間主位,對一眾臣子們說道:
“袁紹、曹操、劉備等諸侯雖被我軍擊敗,可他們潛力尚存。
經過數年休養之後,必然會對我大乾用兵。
諸位覺得,我大乾當何以應對?”
袁耀麾下謀臣魯肅開口道:
“此戰我軍損失也不小,我大乾三線作戰,耗費了大量財力。
現在想要勞師遠征,攻打劉備、曹操並不妥當。
依臣之見,我大乾也當以休養生息為主。
隻要我大乾國力強盛,擊破諸侯、一統天下不過水到渠成之事。”
李儒也開口道:
“子敬之言,與臣不謀而合。
此戰我軍能夠得勝,也是仰賴大乾國力冠絕天下。
如果我大乾能夠持續擴大這個優勢,那便可以無敵於天下。
當年秦能吞並六國,正是因為秦之國力碾壓六國。
六國不論怎麼打,結局都是輸。”
“我大乾如今就如強秦一般,隻需提升國力,一統天下不過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