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懸令牌,身背令旗的信使一晃而過。
雖然是第一次見,但何歡還是一下子就猜出了對方的身份。
應該是朝廷的八百裡加急,或者六百裡加急。
“要熱鬨了!”
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何歡敢肯定,臨安城要熱鬨起來了。
果不其然,坐著馬車晃晃悠悠回到臨安城的時候,就聽城內的人議論。
金人打過來了。
金國的越國王、都元帥完顏宗弼親率十萬大軍,兵分兩路,一路由他統領,聶黎孛堇和李成為兩翼,進軍開封,一路由右副元帥完顏撒離喝統領,出河中,進軍關中。
目前,開封兩州被奪,關中三地被破。
開封和關中岌岌可危。
這兩地從宋金議和拿回以後,已經過去兩年了,大宋居然還沒有徹底掌控。…。。
這也是金人為何一路勢如破竹,攻城拔寨這麼快的原因。
不過,這兩地沒被金人奪去之前,金人攻城拔寨的時候,貌似也這麼快。
如今,城內的百姓們都在議論,此前朝廷派去接收開封和關中的人到底是怎樣的廢物,同時也在議論,朝廷此次會派何人掛帥。
“我覺得是嶽帥!”
“我覺得是韓帥!”
“應該是張帥才對!”
“張帥?比韓帥猶有不如,更彆提嶽帥了。”
“我家東主怎麼了,怎麼就比不上韓帥和嶽帥了?”
“……”
何歡坐著馬車一路前行,一路靜靜的聽著。
百姓們口中的嶽帥,說的是嶽飛,韓帥說的是韓世忠,張帥說的是張俊。
而同為南宋中興四將的劉光世卻很少有人提及。
歸根結底就是,劉光世此人治軍不嚴,收留了不少土匪流寇,所以他麾下的人馬是最多的,他也因此經常謊報人數,跟朝廷要軍餉。
如果僅僅是這樣,百姓們或許還會提他一兩句。
可他不僅多吃多占,還不乾事,朝廷讓他去對敵,他就設法逃避,一副膽小如鼠的架勢。
這讓人覺得他有點占著茅坑不拉屎的感覺。
所以百姓們才不待見他。
不過,他已經被罷了,如今隻兼任著少師、萬壽觀使的閒職,平日裡在府上聲色犬馬,好不快活。
但他的行為跟經常上書向趙官家請戰的嶽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被百姓們稱之為沒有誌向,不思報國,不思北定中原。
“這才是聰明人啊。”
滿臨安城的人都覺得劉光世不行,但何歡卻覺得劉光世才是四個人中間最聰明的。
他要是記得沒錯,劉光世是武勳家庭出身,祖上是黨項人,仁宗朝的時候,宋夏關係緊張,大宋正直用人之際,很多黨項人或者遼人看到機會,內附大宋,成為藩將。
劉氏一族就是那個時候內附大宋,成為大宋熟戶,被賜姓劉的。
此後劉氏一族就紮根在西夏邊陲的保安軍中深耕,打過不少勝仗,立過不少功,也吃過很多敗仗,受過很多責罰。
但一直能傳承到現在,要說沒有兩把刷子,那不可能。
像是折、種、宗等等在大宋名聲赫赫的將門,傳承到現在都隻能靠福蔭過日子了,劉光世還能掌權,還能身居高位,怎麼可能是百姓口中的那個廢物。
所以有很大的可能是,劉光世比其他人都聰明,早就看透了大宋的本質,開始借著大宋這棵大樹,過起了自己的小日子。
其他人風光無限的時候,劉光世不羨慕,其他人名聲赫赫的時候,劉光世不圖那個虛名,其他人樓塌房倒、家破人亡的時候,劉光世也不上去踩一腳,就過自己的小日子。
他為啥能看到這一點,並且猜到這一點呢?
因為他也想過這樣的日子。…。。
“臨安書院的山長被下獄了,長壽宮使那個老東西以及府上的所有人也被抓了,他的門生故舊們也沒討到好。
最重要的是,官家將你的權知石井鎮抬了一品。”
剛回到府上,何歡就撞上了準備出府的何蘚,何蘚快速的說了起來。
何歡略微愣了一下,“也就是說,這件事就這麼過去了?”
何蘚緩緩的點了一下頭。
何歡大致猜到了趙官家為何放棄了興師動眾,反而用這種快刀斬亂麻的方式解決了此事。
因為大宋馬上要打仗了,趙官家已經沒有閒心慢慢的處置此事了。
真要是讓金人拿下了兩淮,兵臨臨安,那他說不定就要步自己的父親和兄長的後塵了,他哪還有心思再計較其他的。
一瞬間,何歡有種索然無味的感覺。
他兩次謀劃,全都耗費了心血,結果兩次謀劃都沒按照他希望的結果來,每一次都被外力破壞,每次都被破壞的麵目全非。
還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他有點理解諸葛亮在五丈原時的那種心境了。
不過還好,趙官家最後選擇了封口,而是沒有大肆株連,這樣一來何氏就安全了,他也不用再操心那天趙官家暗戳戳的來捅他一刀,打擾他平靜的生活。
“那揚名的事?”
何歡問。
事關自己的前程,他不得不操心。
何蘚道:“照做,官家需要用一件事來吸引臨安城內百姓的注意力。”
何歡鬆了一口氣,點點頭道:“那就好……”
趙官家需要用這件事來吸引臨安城內百姓的注意力,避免百姓們產生慌亂,他需要揚名,封官領祿,雙方都有好處,應該不會出岔子。
聖誕稻草人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筆趣789】?xiaoshubao.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