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麵色一凝,不過高邦依然笑嗬嗬道:“師帥,我記得當時在陣前屬你最急吧,聽說你還把傳令兵拎起來問話呢!”
帳中眾將哈哈一笑,也打趣了幾句。
見高邦一副滿不在乎的態度,孫應元正色道:“當初是本帥著急犯錯了,本帥會向那個傳令兵道歉的。”
眾人一聽,立馬收起了笑容,不明白孫師帥為何如此,高邦也是一臉嚴肅的聽著。
孫應元掃向眾將,道:“本帥開始也沒能理解太子殿下的意思,現在想來,收兵大有深意。”
趙景麟不解道:“不知有何深意?請師帥示下。”
孫應元道:“以當時的情況,我們消滅不了那麼多韃子兵,天色馬上就要大亮,到時周圍的韃子大軍反應過來必然會全力反撲,我天武軍經過半夜奮戰,已然力竭,要是再拖個一時半刻,恐怕局勢的優劣未可知。”
孫應元耐心的解釋道:“韃子在鞍山驛堡周圍部署了十幾萬大軍,我們天武軍分兵後隻有五萬人,若是等那些枕戈待旦,精力充沛的精銳一股腦的湧了上來,彆說一戰得勝,怕是能否安然全身而退都是未知數了。”
高邦雖然沒有說話,卻是在心底裡已經認同了這個說法,隻聽孫應元又道:“此次平遼,我天武軍傷亡已經近萬,太子殿下不願我們損兵折將,做太多的犧牲。”
高邦不解道:“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我天武軍的將士,以戰死為榮!絕不是怕死之徒!”
孫應元拍了拍他的肩膀道:“我天武軍的作風,毋庸置疑,隻是太子殿下是君,他考慮更多的是政治,隻要戰略目標達成了,能損失最少自然最好,鞍山驛堡這顆釘子若是強行拔出,我們損失將會極大,奴酋能主動退兵最好不過了。”
高邦倒吸一口氣驚歎道:“原來如此,殿下真是深謀遠慮,仁愛無邊......”
茅元儀點點頭,深表同意,道:“相信此戰之後,奴酋皇太極應該就會退兵了,除非他想與我們決戰,這是我們最為期盼的結果。”
高邦等天武軍眾將看向孫應元的眼光充滿了敬佩,這位孫師帥的覺悟是真的高啊,難怪皇太子一直倚重他,人家能當上師帥不是沒有道理的,覺悟高又忠誠,這樣的人不晉升天理不容啊。
孫應元又道:“所以本帥不希望軍中再有質疑太子殿下軍令的事情發生,有了你我質疑軍令的先例,軍中必然會上行下效,到時候是個人物便要質疑太子殿下的軍令,長此以往若形成風氣,太子殿下的威信何在?天武軍的軍規有何用?要是在關鍵時刻,沒準就會壞了大事的!”
聽得孫應元說的如此危言聳聽,所有將領都沒有反駁,都在極為認真的思考著。
高邦神情索然的歎道:“這人啊,地位越高,承擔的責任越重,考慮的事情也越多,真是不容易啊,隻恨自己少讀了幾年書!”
李少遊拍了拍他的肩膀道:“高老哥,等戰事結束了,咱們去皇家軍校補補課?”
高邦點點頭道:“這想法不錯,說好了!”
有人打趣道:“你倆都是旅帥,彆到時表現的還不如手底下那些隊長、哨總,在皇家軍校丟儘老臉,也給咱這些旅帥丟臉!”
“哈哈哈!”帳中一片歡聲笑語。
兩日後,清軍大營拔寨而起,有序不紊的退兵而去,放棄了鞍山驛堡。
聽說皇太極又流鼻血了,還是騎在戰馬上拿碗接,以顯示自己的帝王形象。
得知清軍退兵,朱慈徹底明白了,清軍還是不敢決戰。
朱慈隨即下令天武軍長驅直入,進駐鞍山驛堡,短暫的修整兩日後,再度逼近遼陽。
遼陽曾經是清國的都城,位置極為重要,遼陽若是失守,盛京將完全暴露在明軍的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