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三年的恩科進行到了最後的殿試環節。
殿試前,來自全國各地的貢士先要在皇極殿進行複試,也是最後一次應試考試。
複試後才真正舉行殿試,由崇禎皇帝在皇極殿親自提問,內容主要是策問,這些可憐的考生不敢抬頭,隻能戰戰兢兢的答完問題,然後退出等待自己的命運。
崇禎根據考生的表現,劃為三個檔次,也就是三甲,一甲進士及第三人,分彆是狀元、榜眼、探花;二甲若乾人,賜進士出身,三甲若乾人,賜同進士出身。
崇禎不知是哪根筋搭錯了,竟然是殿上詢問新科狀元魏藻德:“成熟的蘋果為什麼會直直落在地上?”
魏藻德還沉浸在當上狀元的喜悅之中,被這突然起來的問題一下子給整懵逼了。
崇禎看向他,問道:“你這個狀元也不懂?”
魏藻德低著頭說道:“此乃小道,四書五經,聖人微言大義才是堂皇正道。”
崇禎不喜,但又不好反駁這句話,畢竟皇帝也算聖人,這姓魏的是在變相的拍馬屁。
他又詢問其他新科進士,眾人低著頭一陣搖頭,隻有金陵四公子之首的方以智試探性的回道:“應該是地球內部有一種力量在吸引天下萬物......”
方以智出身士大夫家庭,父親是湖廣巡撫方孔照,曾祖父方學漸,精通醫學、理學,並且能學習諸子百家,融會貫通,自成體係。
方以智自幼秉承家學,早年與湯若望等人相識,主張西學東漸、中西合璧,對文理史哲等方麵研究頗深,又時常關注皇明時報科技欄目,已經小有心得。
崇禎思考了片刻,點了點頭,稱其語中機要,將方以智選為庶吉士、翰林院檢討,充當三皇子朱慈炯和四皇子朱慈炤的講官。
方以智離開大殿後,冷汗直冒,他並非害怕皇帝,而是驚恐皇太子的預言。
方以智的父親是湖廣巡撫方孔照,是太子一係的人,他也早將自己劃為太子黨的人,在複社時就曾數次維護朱慈烺。
離開南京北上參加殿試時,朱慈烺曾單獨召見過方以智,在聊天之中,朱慈烺不經意間說過一句:如果本宮沒記錯的話,此次殿試的狀元應該是一個叫魏藻德的家夥,此人空長一口利嘴,沒什麼大才。
當時方以智以為皇太子是指桑罵槐說複社四公子,沒想到今日殿試後聖上欽點的狀元果真是一個叫魏藻德的人。
如果這僅僅是巧合就算了,皇太子居然連自己的前程都猜到了,他當時說:你去京師後,好生照顧我三弟,我三弟沒什麼大誌,你就多與他說說泰西諸國的稀罕事兒。
當時方以智還在納悶,三皇子在宮中,我即便高中了也是一個外臣,如何照顧皇子?
直到今日殿試後,他這才完全明白了太子的那番話,隻是始終不明白太子那句:本宮沒記錯的話......
沒記錯?什麼意思?
方以智越想心中越是驚恐,皇太子真是紫薇帝星轉世,有神機妙算的通天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