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道:“眼下我大明今年仍是災荒處處,便是有著“蘇杭熟,天下足”美稱的蘇杭等地,同樣蝗災大作,沒有徹底解決溫飽問題,河南、山東等地,情況更甚,大量災民削樹皮木屑雜糠秕食之,或掘山中白泥為食,名曰觀音粉。”
“全國災情連綿,糧食短缺,危機重重,你所謂改稻為桑的百姓跨區域購買糧食,更容易造成糧食危機,等這些桑戶把糧食吃完以後,必然沒有糧食,造成恐慌,桑戶們要是活不下去了,很容易造成民變!”
陳貞慧道:“是臣膚淺了,隻顧著江南之事”
朱慈烺暗道,你們這些東林複社的遺臣,心中隻有江南之事,哪裡還會替北方的百姓考慮過。
朱慈烺對周圍隨行的重臣官員們再度強調,道:“農,乃天下之本也,黃金珠玉,饑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穀物與絲麻,民貧,則奸邪生,貧生於不足,不足生於不農,不農則離鄉輕家,饑寒至身,不顧廉恥,天下便大亂!”
“繁華的商業,挽救不了大明,若是北方農業崩潰,即便江南商業再發達,還是無法避免改朝換代的命運!”
眾人聽得冷汗直冒,皇太子這番言論太過大膽,若是彆人敢說,早就打入死牢了。
朱慈烺再度下令:“命戶部派人嚴查全國耕地種植情況,按照去歲定下的各省商業比例,但凡超過的一律拿問!”
隨著北方戰亂,渡江南下的災民越來越多,本來連年天災,糧食產量就不多,現在江南多地改稻為桑去賺錢,這不是自尋死路嗎?
現在的形式對於朱慈烺而言,長江以南已經沒有了威脅,或是威脅很少,雲貴川三省的土司也算老實,朱慈烺懶得跟他們再立規矩,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朱慈烺的計劃,是吸引河南、陝西或者山東等地的軍戶流民等,往兩廣和雲貴,開墾建城。
那數省之地,目前還沒有發展起來,可耕種的土地極多,草場林地也多,還有豐富的煤、鉛、鐵等各色礦產,可操作空間,非常的龐大。
幾年時間內,完全可以吸引流民百萬人,在這些地方密集的屯田建堡,廣泛種植小麥、稻米、棉花等農作物,再開設畜牧場,以糧食肉類為原料,形成一係係的手工業與工業。
按照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規矩,隻要你開墾了荒地,這塊地就是你的,就算原先的主人找來,你也不用怕,朝廷給你撐腰。
朱慈烺覺得這個模式非常的讚,在此基礎上稍作改變,又頒布了命令,各地監牢中的罪人,除了要殺頭的,統統發配了去墾荒種地。
值得一提的是,僅廣東一地,便有數千犯官及家屬在田裡插秧,過上了田園般的生活。
這些因為怠政、貪汙受賄、結黨營私、抵製新政等各項罪名被發配的官員們,在閒暇之時,不時的讚揚皇太子殿下的仁政。
沒被凶殘的太子殺頭滅族,已經算是上天感化了太子,讓其變得仁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