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了大肚王國,朱慈烺沒有一絲成就感,相反的還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悲哀。
同樣在這裡生存的其他各族,比如平埔諸族(高山族),他們能與外界接觸,共同發展,大肚王國卻不行,固守抵製外人,搞的跟原始社會似的。
在日益發展的世界大潮中,這種部落首當其衝遭到殖民。
數年前,如果不是尼德蘭人的兵力太少,不願犧牲太多士兵,在掃蕩了大肚社等十三個村社後,決不會輕易停戰,鐵定把他們抓來當奴隸使喚。
國家也是如此,頑固保守,隻會繼續貧弱,受人欺負,甚至有亡國的危險。
歐洲國家之所以能開啟大航海時代,並不是喜歡航海擴張,而是地理位置決定它必須走海洋擴張。
歐洲就那麼大點地方,那麼點資源,有多少國家和勢力,他們自己都數不清,特彆是十六世紀的歐洲大陸,進入到了慘烈的零和博弈狀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著另一方的損失)。
為了能在激烈的競爭當中混口飯吃,獲得更多的資源優勢,每個國家都是絞儘腦汁謀求強國。
然而通過戰爭去掠奪,需要付出慘烈的代價,是越大越窮。
越是很窮,窮的沒褲子穿的國家,才會窮則思變,到海上去開疆拓土搶資源。
比如葡萄牙,歐洲曆史上第一個向海外擴張的國家,他們走向大海時,人口才一百萬上下,就幾條破船,在歐洲屬於最貧窮弱小的存在。
因為大航海,葡萄牙出去搶了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就在世界各地廣設據點,建立起第一個世界範圍的海洋帝國。
隨後歐洲大多數國家都成功殺出去了,還做強做大了,比如西班牙,尼德蘭,英國。
相反,當時歐洲實力最強的法國,基本還在陸地上混日子,最後一個加入大航海,比鄰居們遲了一百多年。
現在的韃清也是同樣的情況,生存空間被大明極致壓縮,窮則思變,洪承疇借鑒“佛郎機經驗”,也準備玩一波出去搶錢發家致富的套路。
有西班牙人提供的造船技術,韃清的條件比一百多年前隻有幾條破船的葡萄牙強太多了。
而大明,朱慈烺隻能主動推動大航海,要是等條件,再等一百年都走不上這條道。
目前的國民沒那觀念,也沒動力。
朱慈烺和餘賢弟合辦的《天下時報》,目的就是為了建立這種觀念。
曆史上的鄭成功倒是有這種想法,打下台灣後,國姓爺發現台灣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好,很多地方都是欠發達地區,還沒有呂宋島好,於是開始謀劃南下打下西班牙人占領的菲律賓。
最終想法有了,人卻沒了,鄭成功在收複台灣第二年就去世了。(死因說法很多,大多人覺得是被謀殺。)
國姓爺去世後,他的兒子鄭經兩次準備派艦隊征討馬尼拉,但因為三藩之亂,鄭經率軍西渡福建支援耿精忠,而沒有出兵菲律賓。
不說鄭家究竟有沒有實力擊敗西班牙人,拿下菲律賓,起碼有這種觀念了,實力上也應該沒那麼懸殊,常年在海上混的,不可能對馬尼拉的西班牙人一無所知。
五月十一日,辰時三刻,大明海。
距離高雄州東南,琉球嶼附近海域(不是琉球),三艘西班牙戰列艦排成三角陣型,拖著長長的白痕,正往熱蘭遮城行進。
這三艘西班牙戰艦來自呂宋島馬尼拉,此次目的是關注明軍與尼德蘭的戰事,尋找機會撈好處。
明軍如果戰敗,西班牙海軍就可以近水樓台,從馬尼拉調來艦隊強行驅逐元氣大傷的尼德蘭人,重新控製台灣。
如果尼德蘭人戰敗,西班牙則儘量與大明斡旋,租下熱蘭遮城,取代尼德蘭人與日本人進行貿易。
總之,這三艘西班牙戰艦是來打聽消息的。
隻是,他們不知道,這裡的戰事早就結束了,連大明皇帝都來逛了一圈,準備啟程回家結婚生孩子了。
不多時,一艘遊弋在琉球嶼附近的大明巡邏船發現了他們,連忙趕回去上報。
此時的朱慈烺正在高雄附近巡視,計劃將這裡打造成軍港,作為南洋艦隊(平番艦隊改名)進入呂宋的跳板。
高雄位於台灣西南部,扼台灣海峽南口,是台灣南部的海路大門,位置非常重要。
“報國姓爺,三艘佛郎機戰船出現在琉球嶼附近,正往這裡駛來!”
一名水兵匆匆趕來,高聲彙報。
琉球嶼遠離台灣本島,孤懸海外,好像一個浮在海麵上的球,故名“琉球嶼”,明軍剛剛在上麵建立了哨站。
“佛郎機人?仗都打完了他們來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