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削藩(2 / 2)

燕王朱棣就鑽了這空子,說朝廷有奸臣當道,寡人奉天靖難清君側,起兵順手把建文帝給清除了。

作為藩王上位的皇帝,朱棣對於藩王擁兵的危害那是感同身受啊。

殺進南京城,剛剛登基之時,為了拉攏人心,朱棣對那些倒黴王爺是大力安撫,平反、恢複爵位、提高經濟待遇、逢年過節大加封賞,兄弟之情感天動地,如春天般的溫暖。

春風拂麵過後,接下來就是電閃雷鳴。

朱棣坐穩了皇位之後,立刻繼承了建文帝的遺誌,也走上了削藩的老路。

各藩王的身邊密布錦衣衛眼線,吃喝拉撒皆被監視。

最先倒黴的寧王朱權,當年被朱棣裹挾造反,說好的事成之後平分天下,經濟富庶的地盤任兄弟我去挑,結果就給個江西南昌?還把老子的兵權給收了?

因為這事,寧王經常發牢騷,不久後立即有錦衣衛上門敲門搜查,把寧王嚇得不輕,自此沉迷鼓琴詩書,絕口不提政事,總算躲過一劫。

寧王的遭遇還算好的,倒黴的代王剛恢複了爵位,還沒熱乎就被朱棣治了三十二條大罪,本著親親之儀才勉強保住了爵位,但兵權基本被削光,成了沒爪的老虎。

齊王不像其他兄弟那般慫,為人很囂張!恢複爵位後惡性不改,甚至還殺死了封地地方官,結果也很悲慘,本人被囚禁南京,子孫被廢為庶民,被一擼到底了。

類似倒黴的還有瑉王和肅王,都是被揭發過錯,然後嚴肅處理,王號都被削奪。

其他一些幸運識相的王爺,進京哭求免罪,隻是被削去了護衛兵權,老老實實的在封地過日子。

經過朱棣的削藩後,第一代勢力極大的藩王都被削得損失慘重,鎮守九邊的藩王們,大多被遷入了內地。

比如遼東、宣府等邊境地區的王爺,幾乎無一幸免,哪怕保留爵位,也要削去兵權護衛、挪地方走入。

即使這樣,朱棣還是不放心,對於存留的藩王們更是極力削減力量,各地藩王的武裝,被想方設法削減,原本一個王爺可以有上萬的護軍,硬是被削到了幾百人。

藩王乾涉軍務乃至地方政務的現象,更是明令禁止,隻要發現了就抓起來審判。

明成祖削藩之後,效果很好,然而這隻是開始,大明王朝近三百年,一共經曆了三次削藩,還有一次在嘉靖朝。

嘉靖本就是藩王出身,堂兄正德皇帝無嗣,他幸運好頂上了。

不得不說,越是藩王上位的皇帝越能折騰。

嘉靖對藩王的禁令更加嚴苛,直接規定藩王不能與官府結交,更不許從事士農工商之類的行業,連出城郊遊都要被監控。

甚至娶多少妻妾,生多少孩子都被嚴格限製,目的就是為了減輕國家財政壓力。

自嘉靖朝後,那些位高權重的藩王,真正成了一群錦衣玉食的高級囚徒。

他們從生下來就注定了,隻要不亂說亂動,生活還算美好。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