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揚好聖君是文官們的拿手好戲,此情此景,作為江南才子出身的黃宗羲和冒襄等人,自然也不缺溢美之詞,對著朱慈烺一頓猛誇。
然而,朱慈烺沒有被他們的讚聲衝昏了頭腦,他敲著龍案說了一句在場一些人不願聽到的話:“再加一條,田地二百畝以上的地主,仍需繳納公糧,每畝三十取一,擁有五百畝以上的,每畝二十取一。”
取消農稅,其實最大的受益者是地主階層,黃宗羲曾作為江南地主的代言人,心裡多少有些想法。
不僅是他,所有內閣大臣,大多出身仕宦之家,也算是地主階層。
隻要是個人,哪有不自私的,朱慈烺能理解他們,隻要他們能拿出七八分的心思為國為民,他也就知足了。
朱慈烺此舉,並非針對內閣大臣們,而是在逼迫地主階層轉型經商。
土地兼並問題,是封建社會中央集權的一個難以治愈的頑疾,大地主們有錢了就喜歡買地作為固定資產。
現在大明重商,依靠商業發展帶動國民經濟,怎麼能允許有錢人賴在土地上呢?必須辦廠!
瞧著內閣大臣們一臉的懵逼,朱慈烺道:“朝廷會製定優惠政策,扶持地主們投資辦廠。”
攤丁入畝的政策,雖是大善,給窮人卸下了沉重的枷鎖,鏟除了許多官員的搖錢樹,打擊了地主老財。
但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看,攤丁入畝實際上是加強了封建土地所有製,曆史上的韃清名義上陸續在各省實行,然而並沒有認真持久地貫徹執行。
曆史上“皇糧國稅”一直牽動著中國的興衰,儘管中國曆史上出現過“兩稅法”、“一條鞭法”、“攤丁入畝”等改革,以擴大納稅麵,讓有地產、有錢財的人多納稅,但由於吏治**,負擔最終轉嫁到農民頭上。
即使是屢被提起的“文景之治”和“貞觀之治”,“也隻是短暫的輕徭薄賦,曆代封建統治者始終未能跳出農民負擔越減越重的“黃宗羲定律”。
“為人者,不施人道,形同禽獸;為王者,不施王道,必遭天譴!”
朱慈烺有感而發,他未來要做的,是不斷的去封建化。
封建社會的定義,並不是有皇帝就是封建社會,朱慈烺還不至於傻到革自己的命。
按照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的定義,封建社會是指地主或領主,占有土地並剝削農民或農奴的社會形態。
封建社會形成的自然經濟是以土地為基礎,農業與手工業相結合,以家庭為生產單位,具有自我封閉性、獨立性,以滿足自身需要為主的經濟結構組織。
現在的大明,正在進行商業革命,已經不依賴自然經濟了,經過天武新政,國民思想上也得到極大的改變,且開放繁榮的海外貿易不斷的進行資本原始積累。
現階段的歐洲,也同樣處在封建社會解體和資本主義興起的階段。
封建社會還有一個特色,地主階級是統治階級,地主階級與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是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
現在朱慈烺要做的是,就是消除地主階級,讓他們轉型為資本家。
當然,全國最大的地主就是朱慈烺這個皇帝,他成立皇家集團,旨在第一個轉型,拉著宗室勳貴入股皇家集團,也是讓他們一起轉型。
現在,輪到全國的小地主們轉型了。
太監製度,也是封建社會具有標誌性的毒瘤,所以朱慈烺二話不說將其廢除了。
當然,皇權**和資本之間存在一種微妙的衝突關係,既然不能等著被時代大潮革命,朱慈烺隻能自上而下的主動革新。
作為穿越者,他總不能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而逆行時代大潮,讓大明億兆百姓陷入悲慘的曆史輪回。
總而言之,這一係列的革新,道路崎嶇,乃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不亞於重新開基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