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藤忠興跑了過去,跳上了一匹看起來很淡定的戰馬身上.......
“噠噠噠……”
六甲山炮台方向,響起了一種陌生的槍聲。
跑在前麵的幕府軍如同被割掉的韭菜,倒了一大片,後麵的日軍還沒反應過來,拚命往前跑,密集的槍聲中,幕府軍血肉橫飛。
策馬狂奔的內藤忠興猛地回過頭來,他看見炮台前衝鋒的明軍散陣中吐出一道道火舌,火舌所到之處,幕府軍立時人仰馬翻。
“武九迅雷銃!”
內藤忠興喃喃說道,他立馬判斷出那是大明剛問世不久的武九迅雷銃,一個為屠殺而問世的火器!
聽聞天武九年大明改進的迅雷銃,能最多一次性發射八十一彈!
內藤忠興隻聽說過這宗火器,但從來沒見過實物。
而今天,他不僅看見了這種傳說中的新式武器,也見證了它的巨大威力。
炮台前,明軍士兵三人一組,扛著武九迅雷銃,數十架大明迅雷銃對著六甲山炮台上狂奔的日軍噴出了火舌,火舌無情地吞噬著日軍士兵的生命!
萬曆朝的火器專家趙士楨發明了十八管迅雷銃,可最多連發四十多彈,但它結構複雜,操作費時,在作戰時難以短時間內排成戰陣,隻能當作防禦武器使用。
而武九迅雷銃,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三次升級,克服了這種缺點,以“超載”的代價,換取實戰應用。
武九迅雷銃采用了轉管機槍,使用的是獨立的鋼製彈膛,彈膛與槍管分離,它的尾部封閉並裝有撞擊火帽。
射手通過搖動曲柄帶動沿圓周均勻排列的槍管旋轉,裝滿彈藥的彈膛從供彈料鬥中進入到每根槍管後麵的閉鎖槽中,繼而將彈藥擊發射擊。
武九迅雷銃的槍管旋轉一周課完成六發彈藥的裝填、擊發和退彈,每分鐘高達二百發射速!
說白了,這就是最早的加特林!
數十架大明迅雷銃噴出了火舌,火舌無情地吞噬著日軍士兵的生命。
如此高的射速,這他媽誰扛得住啊!
如此神器,並非完美之物,他同樣存在著很大的缺點,因明軍流行使用的是紙殼槍彈,導致了武九迅雷銃存在火藥燃氣泄漏的核心問題。
一名明軍射手因身旁戰友被小日本射殺,導致情緒激動,他殺紅了眼不能控製自己,發瘋似的轉動手柄,越轉越快。
他手中武九迅雷銃的火舌一刻也沒停著,前麵狂奔的小日本接二連三的倒下,該射手大聲叫嚷,依舊不停的掃射。
然而意外發生了,隻聽“嘭”的一聲,機槍因過熱炸膛了,該射手喊聲戛然而止,不幸殉國.......
六甲山炮台的山坡上,日軍官兵屍橫累累。
在炮火和武九迅雷銃火力的雙重打擊下,以及不斷登陸圍殺而來的明軍包圍中,宮川藩兩千人的幕府軍死傷殆儘。
那位上了女同胞的足輕大將幸存了下來,他率領最後活著的百十名士兵,端著日本日本鳥銃,向山下發動了突圍。
然而,這百十名日本兵,還沒有跑到神戶城,就被武九迅雷銃的火舌吞沒了。
陣地上一片死一般的沉寂,幕府軍兩千號人馬全軍覆沒,當然還包括一些醉的半死睡著的,炮都轟不醒的那種。
可悲的是,除了鋪天蓋地的炮彈和敵軍的火舌,他們到死也弄明白,自己究竟遭遇了什麼。
可喜的是,他們至死都沒有跑出六甲山炮台的範圍,也算是為日本“力戰至死”了。
有幸得知這一真相的,隻有逃到神戶城的藤忠興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