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暗喻世係傳承轉移,支係入繼大統,如嘉靖皇帝。
高宗,代表著功過參半,曆史的所有高宗,基本也是王朝由盛轉衰的開始。
仁宗,性格寬厚仁慈之人,如朱棣長子明仁宗朱高熾。
孝宗,比較好且仁孝的皇帝才配享有的廟號,如正德皇帝的父親。
穆宗,都是短命君主
乾清宮中,朱慈烺認真翻閱著奏本。
內閣為崇禎皇帝擬廟號為德宗,禮部擬廟號為玄宗
朱慈烺的臉瞬間拉了下來,何為德宗?遭遇動亂、被迫逃亡之君!
德宗與英宗有的一比,都是不好的廟號。
至於禮部提上來的玄宗,就更扯淡了!
玄宗和神宗,這些廟號名褒實貶,在位皇帝多好玄虛,與國事無益。
崇禎能力是不行,但他什麼時候好玄虛了?
曆史上的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時,朱由檢自縊於煤山,清軍入關後,以禮改葬於明十三陵中的思陵,廟號懷宗(後取消),諡號:欽天守道敏毅敦儉弘文襄武體仁致孝莊烈湣皇帝。
南明弘光帝追上諡號: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廟號思宗,後改為毅宗。
隆武帝上位後,又改廟號為威宗。
當然,這些是崇禎國破自縊後的廟號,很客觀地反映了崇禎悲劇性的一生。
但現在大明正統依舊,崇禎未自縊,自然不能再用懷宗、思宗、威宗等廟號。
朱慈烺將兩道奏本扔到一邊,直接否決了德宗與玄宗的廟號。
他思索片刻,提朱筆在宣紙上寫下兩個鮮豔有力的打字:肅宗!
肅宗,性格嚴謹、為人嚴厲剛強,有中興意願卻未能成功,有心無力。
當天下午,內閣的奏本就遞上來了,確定了崇禎的廟號為肅宗,諡號: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襄皇帝。
與此同時,禮部也提交了國葬的流程,準備入土儀式。
崇禎的皇陵位於神烈山,這是朱慈烺登基後早早定下修建的,名為“思陵”。
因為在此之前,崇禎並沒有在北京天壽山給自己預建陵寢,當時國事艱難,一拖再多,直到崇禎十三年才開始選地動工,到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崇禎的皇陵也沒建多少。
曆史上所謂崇禎的思陵,不過是田貴妃的陵墓,規製與帝陵差距很大,清朝時一些知識分子不稱其為思陵,而稱之為“攢宮”。
正月初六,朱慈烺擺駕神烈山巡視了思陵,同時,他也視察了自己的皇陵。
早在天武二十年,朱慈烺第一次禦駕親征西域時,禮部就開始選地大建皇陵了。
如今修了十年,還在動工中,看起來工程頗為浩大,傳聞內中采用了諸多“高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