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糖水(1 / 2)

良陳美錦 沉香灰燼 5972 字 2024-03-26

錦朝回到木樨堂的時候,還在想陳玄越的事。

一會兒孫媽媽過來給她請安,她剛從保定回來,給她帶了桂圓、核桃一類的乾果,還有兩包雲片糕分給丫頭們吃。錦朝笑著問她喜宴辦得怎麼樣。

孫媽媽回答道:“……兒媳是鄰鄉的人,孩子的三嬸保的媒。長得利索乾淨,是個能乾活能生養的……”聽起來對自己的兒媳很滿意,又說起兒子的事,“原本是老夫人恩賜,才在田莊裡做事。現在成親了就回了村裡,租了人家的地種,等攢夠了錢再買幾畝地,也算是能過下去了。”

錦朝笑著說:“你以後就是四房的掌事婆子了。你看原先的王媽媽,家裡置辦了一百畝的田,兩個兩進的宅子。兒子媳婦都是穿金戴銀的,不說宅院……以你現在的月例,也能給他們置辦田地了。”

孫媽媽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王媽媽管了十多年了,手頭自然閒餘多。奴婢手裡雖然有些銀錢……彆的不說,您給奴婢的十五兩銀子,也能在咱們那兒置辦五畝地了。不過奴婢覺得兒孫自有兒孫福,奴婢就是再賺得多,他們靠著奴婢吃,早晚有吃空的一天……”

她抬頭一看,發現三夫人仔細聽著,好像還覺得挺有意思的。一時間心裡覺得自己失言,三夫人才多大點,從小就是不愁吃穿的大小姐,哪裡明白她們這種小人物的心思。

她就又說:“奴婢見識淺,就原來跟著姑姑學過女紅識了字。才能進陳家當婆子的……說的話不合適的地方,您可彆見怪。”

顧錦朝卻覺得孫媽媽這個認識很正確,溺愛孩子卻害了他們的,她兩輩子不知道看了多少。孫氏一個仆婦,看事情雖然有狹隘的地方,但卻很正確,很恪守本分。

她點點頭:“我覺得你說得很好,沒什麼不合適的。”

孫媽媽一時愕然。

采芙這時候卻挑竹簾進來了:“夫人,川貝梨子水熬好了。”

錦朝就讓采芙用瓷罐把梨子水裝起來。她給陳三爺送過去。

她早上隱約聽到陳三爺咳嗽了兩聲,就吩咐熬了梨子水。內閣的事多,他最近忙得很,休息得又少……要是感風寒就麻煩了。

采芙一會兒就端了青瓷纏枝紋的瓷罐過來。備了碗,錦朝帶著往書房去。

書房外站著好幾個人,有她臉熟的江嚴、陳義。還有幾個戴綸巾穿皂鞋做書生打扮的人,都拱手向她請安,避到了一邊的次間裡去。江嚴過來跟她說:“三爺在裡頭和七少爺說話……”

陳玄青過來了?顧錦朝有點不想進去了。

她雖說是陳玄青的繼母。但是陳玄青已經成年了,就避開了住在前院。他不喜歡和顧錦朝請安,顧錦朝正好也不想看到他,最多就是在陳老夫人那裡見到了。他喊她一聲‘母親’。

這時候陳三爺的另一個小廝卻出來向她行禮:“三老爺請您進去。”

顧錦朝才踏入書房。

陳三爺手背在身後,半靠著書案和陳玄青說話。

陳玄青站得筆直。俊秀的臉上帶著淡淡的笑容:“……趙學士說,整理得還算妥帖。就是漢高祖那卷不夠流暢,讓我下來再想想。您覺得什麼樣的說法合適?”

陳彥允沉吟片刻,抬起頭問他:“趙學士是張大人的學生,也算是和我關係近了。你知不知道他為什麼說你漢高祖那卷不夠好?”

陳玄青想了想,試探性地說:“漢高祖劉邦,西楚霸王項羽。我有褒有貶……太史公說‘秦政不改。反酷刑法,豈不繆乎。故漢興。承敝易變,使人不倦,得天統矣。’劉邦的功績,還是順應天道的緣故。若非時運不濟,項羽豈不是也可登高……”

陳彥允微笑著看他。

陳玄青看出陳彥允不太滿意,很快就停下來了,有些疑惑地說:“當時跟著爺爺學《史記》,您曾說過我的論述很好……我看自己寫的,也沒有覺得不妥的地方。”

陳彥允卻看到顧錦朝進來了,直起身招手讓她過去。

陳玄青回過頭,就看到顧錦朝提著一個食盒,站在門口正看著他們。

他回過頭去,表情略有些不自然。

父親訓他話的樣子……他不想讓顧錦朝也看到。

錦朝輕聲道:“妾身給您送點東西過來,您繼續和七少爺說話吧,妾身先退下了。”

說著把食盒放在一旁金絲楠木的四房八仙過海紋桌上。

陳彥允跟她說:“不急,你先等著我。”

他就不再和陳玄青兜圈子,直接指點他道:“漢高祖起於式微,太祖也是。所以在寫漢高祖功績的時候,不可用‘天下所歸’的說法。該用《秦楚之際月表序》裡這句‘鄉秦之禁,適足以資賢者為驅除難耳。故憤發其所為天下雄,安在無土不王。此乃傳之所謂大聖乎。’趙學士是想提點你注意,你用了我說的這句,就不會有錯了。”

陳玄青想了一會兒,皺起眉問:“那豈不是太……奉承了?”

陳彥允就說道:“你覺得你還是學堂裡的孩子嗎?這樣的話張口就說。你現在是要學為官。等你在翰林院做幾年編修,就要去吏部觀政了,雖然父親在內閣,你要避嫌遠調。但以後在官場,你也要學會說話做事才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