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三蹦子出發(1 / 2)

這一個月,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脫胎換骨般的磨礪,比如楊建國。

這段時間,幾乎每一個培訓班在上課的時候,他都會不定時,不定點的去檢查。

這時的他,就好像化身初中的教導主任,用他的眼睛死死的盯著每一個學生,因為他不想有一個學生掉隊,如果這次掉隊了,那再想上來這列快速前進的列車,可就太困難了。

他能感覺到這次合資之後,這四個企業之中那些微妙的變化,很多以前的壞毛病,在潛移默化之中已經開始慢慢的改變了。

比如衛生,比如不能隨地大小便,比如亂丟零件,比如工具的擺放,可是這些,本就是以前在廠子的行為規定中就有的東西,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大家就已經開始懈怠了,不再當回事了。

如今危機感再一次的來到了這些人的頭上,他們都知道,如果不改掉自身的一些壞毛病,不求上進,還是得過且過,那麼他們將會被調離這個合資企業。

可是在這個企業工作的話,那拿到的錢,可能比彆的企業高上兩倍或者三倍的啊。

雖然在基本工資這一塊,合資企業也還是和正常的企業一樣,都是按著國家標準走的。

可是這裡的補助和獎金,那可是高的太多了。

這樣算下來,在這乾一個月等於在彆的企業乾三個月,這是什麼概念,這是能讓自家的生活比彆人好三倍,就連喝啤酒也能比彆人多喝三瓶。

所以,一些事都是不需要去強製性的督促的,你乾的好,那麼你留下,如果你不好好乾,那麼請你離開。

人隻要有了對比,就會有危機感,有了危機感就會有動力,這是天性,無關社會。

在這一個月裡,轎車廠出現了一個新的流水線,這是朱耀靈從港島帶來的工程師們和轎車廠的工程師們,還有那些高級技工們共同努力的結果。

這是一條全新的三輪車組裝生產線,而在柴油機廠、精密軸承廠和橡膠廠,這樣的改變都在不斷的出現著。

怎麼樣能夠更好的提高效率,怎麼樣能夠最大的減少廢品率,怎麼樣能夠提高成品率,這些,都是在大家集思廣益之中慢慢的改變著。

而朱耀靈對於這些改變,也是真的付出實實在在的實惠的。

每一個被采納的建議,都會有實質的獎金報酬,這錢,會根據建議所產生的效益來決定。

有一個高級技工提出來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改進建議,經過實際測試,確實如技工所說,能夠大幅的提高成品率和工作效率。

張永強報上來的是獎勵半年工資,因為這個改進確實能夠產生極大的利益。

朱耀靈看過之後,直接提筆,把半年工資給改成了一年工資。

而且這個一年工資還不是基本工資,而是按著預算年平均獎加上基本工資的一年工資。…。。

這筆獎勵在現在這個年代,那可真的是一筆大錢了,在這個萬元戶都是鳳毛麟角、不敢露頭的年代,一個獎勵就是幾千塊,這真的是把所有人都給鎮住了。

不隻是工人,就連那些領導們也都給鎮住了,那些領導們,他們的工資也不高,這時候的領導工資,有的可能還沒有高級技工的工資高呢。

如此的刺激之下,不管是工人還是基層領導,全都跟打了雞血似的,全都在玩命的想要乾好他們的工作。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