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眼前的這條生產線,說實話,朱耀靈也看不出來什麼好壞,但是看到這已經啟動了的顯像管生產線,在工人的操作下運行的還很是平穩,朱耀靈也就認為這是很好了。
這時電子廠的楊廠長,開始向大家介紹這條生產線的具體情況。
在楊廠長的解說之下朱耀靈知道了,他們現在進入的是生產線最後階段的組裝車間,在這裡是要把已經噴塗好熒光粉的玻璃外殼,還有電子槍,偏轉係統,陽極等配件組裝到一起,然後進行抽真空,再封閉抽氣孔,最後再進行檢測,沒有問題就可以出廠了。
而玻璃外殼,熒光粉的噴塗,電子槍以及其他配件的製造都是在彆的車間進行生產的。
之所以第一個到這個組裝車間,那是因為最後的組裝車間,是可以最直觀的看到生產的最後工序和成品的地方。
一直跟在朱耀靈身邊的幾個港島研究院的技術工程師,一直也沒有說話,隻是在那裡認真的聽著楊廠長的介紹,時不時的在他們的筆記本上記錄這一些數據。
等到組裝車間參觀完了之後,又到了玻璃殼體成型,以及熒光粉噴塗和電子槍製造車間。
等到這些車間全都參觀完成了之後,大家才來到了辦公樓的會議室,在一些技術問題上進行第一次交流。
會議室中,電子廠這邊的技術副廠長先發言說道:“各位領導、朱總,還有各位技術同行,我先說一下我們這邊的技術能力,然後諸位如果有什麼技術上的問題,可以直接問我。”
與會眾人全都點頭,表示同意。
於是技術副廠長接著說道:“現在我們廠,有高級技術總工三人。”
然後手心朝上的,抬手指向了三位四五十歲的中年人,三位總工也是欠身向對麵的人打了招呼。
技術副廠長又接著說道:“我們技術科現在有高級研究員七人,普通研究員二十人,崗位技術員五十餘人,可以說我們整個廠的技術能力還是非常不錯的。
我們現在使用的生產線是五年前,哦,現在應該說是六年前從小鬼子那裡進口的生產線,。
這幾年來,我們已經完全吃透了這條生產線的工作原理和生產優化流程。
完全可以保證這條生產線的無故障運行。而且我們經過了技術攻關,把現在這條原來年產十二萬件顯像管的生產線,提升到了年產十五萬件的水平。
並且保證了生產質量,而且還延長了產品的使用壽命。
現在我們也有計劃,在這條生產線的基礎上,通過攻關電子槍,以及熒光粉和偏轉係統等技術難題,生產出來十四英寸的彩色顯像管。
我們現在是沒有找到合適的生產廠家,要不我們還有計劃重新造出來一條我們自己生產的彩色顯像管生產線。
現在我們能夠改造,並成功的提升了工作效率的這條老生產線,那麼我們在以後就一定能夠造出來我們自己的生產線。”…。。
聽了技術副廠長的這些話後,眾人全都鼓掌,以表示鼓勵和祝賀。
技術副廠長接著說道:“諸位不要以為我是在這裡說大話,不管是從技術儲備,還是在技術實力上,我們已經完全能夠做到我剛才說的目標。
現在我們主要差的就是資金的支持和一些生產廠家的配合能力。”
在聽到這位王姓技術副廠長的一席話後,朱耀靈饒有興趣的問道:“如果要是你們自己能夠生產十四英寸彩色顯像管的生產線,那麼你們需要多少資金才能完成呢?”
聽了朱耀靈的話後,與會的人都是一喜,尤其是主管電子工業的李領導更是喜上眉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