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技術發展的未來(2 / 2)

朱耀靈則歎了一口氣說道:“發動的還是早了,著急了,要是再等兩個月,可能效果會更好一些。

我這邊雖然有不少的進賬,可是現在各處要錢的地方也多啊,就連二哥你這不也是拿了兩個億美金嗎,我這可是真金白銀的投進來了。

二哥您老人家這邊要是沒有進度,那我最多一年後可就賺不到錢了。”

看著朱耀靈叫屈,朱耀坤則是一臉根本不相信的表情,說道:“我這點錢在你那裡還能算錢?彆在我這哭窮了。

不過你二哥我這邊,不管是設備還是人員,這段時間進的也多,你打過來的那兩個億美金,還真的不知道能夠挺多久,要是不控製好的話,也許三四個月也就燒完了。”

朱耀靈聽到二哥這麼說,也隻能無奈的說道:“二哥你放心,我在哪裡紮脖子,也不能紮到你這裡,你這邊要是沒錢了,就和我說一聲,我這邊馬上打款。”

朱耀坤這時則是嘿嘿笑著說道:“老四,你是知道的,這搞科技研發這玩意,前期是最燒錢的,等把這個高峰挺過去,以後那也可能就會少一點了。

不過你要想指望以後不燒錢,那也是不可能的,就像現在正在加緊進行的移動電話項目,一個蜂窩移動通信技術,再加一個phs移動通信技術,這兩個項目從立項到現在才不到一年,可是就已經燒進去一個多億美金了。

而通過我們的估算,進度也就是三分之一不到,而這個項目,我感覺越到後麵燒錢就得越厲害,沒個三五個億,那能是不會有什麼初步結果的。

不過現在對於phs技術的突破,到是有了一些成果。

這項基於貝爾實驗室於1978開發出來的蜂窩移動通信係統的基礎上,采用了簡化低成本的微蜂窩技術條件下的移動通信技術,在上個月就有了一些關鍵性的突破。

不過,老四,這點還是要歸功與你啊,我也不知道你的腦子是怎麼長得,你竟然能夠想到用有線電話模式作為基點,開發覆蓋地區城市的移動電話係統,這簡直就是個天才的想法。

這個把固定電話的無線分機電話通信距離拉長的想法,我想也就是瘋子才會這麼想。”

朱耀靈無所謂被按個瘋子的頭銜,歪著腦袋說道:“我這算什麼瘋子,這也不是沒人想過,隻不過他們都是在想著,怎麼提高一台電話機的無線分機距離了。

卻沒有想到,如果通過無數個小型固定電話作為固定發射點,來讓它成為一個小基站來進行信號覆蓋,再讓一個分機隻能接收一個固定頻段的信號,那不就是一個移動電話了嗎。

雖然那些個固定電話隻是一個發射單元,而不是真實的電話,但是我想這也比大範圍的全覆蓋技術要簡單一些是吧。”

朱耀坤說道:“原理上基本也就是這樣,哪怕就是貝爾實驗室的蜂窩移動通信係統的基礎原理,也和這差不多,隻不過它更大,覆蓋麵更廣而已。

都是總基站發射信號,然後移動單元接收,如果移動單元不在發射基站的信號範圍,那就由分基站進行接力轉發,直到基站信號無法覆蓋的地方為止。

其實在原理上和你這個道理是一樣的,剩下的不過就是技術難度而已。

不過你提的這項技術有一個問題就是,覆蓋麵積不能無限放大,最遠也就是到達一個城市的邊緣地區,再遠的話,它的鋪設成本可就和不上了。

而且因為發射器的功率問題,使得它的信號不會那麼強,在移動單元接收強度和兩個發射點之間的轉換效果都不會那麼好。”

朱耀靈聽到二哥這麼說之後,隻是說道:“那些都無所謂了,這就是一個能夠滿足在一個城市內使用的移動電話而已。

況且,現在即便是貝爾提出最新型的蜂窩移動電話通信係統,它的通信效果不也就是那麼回事,不也沒好到哪裡去。

慢慢來唄,要不還能怎樣,我們隻要比我們未來的敵人好那麼一點點,快那麼一點點也就好了。”

這個所謂的phs移動通信技術,就是後世的小靈通而已,最後還是因為它本身的局限性而被時代給淘汰了。

對於朱耀靈的這個觀點朱耀坤是完全同意的,技術跨越式的代溝,其實並不是那麼簡單就能實現的。

很多技術都是你追我趕,我比你快一點,你比我早一點,如此而已。

但是,這是在水平相近的兩個對手之間的比較,如果是在最早就有代差,那落後的一方想要追趕,就得付出更多的努力了。

說了一會移動電話的事情之後,朱耀靈又問道:“二哥,你那個電池實驗室現在有沒有什麼成果啊?”

朱耀坤這時候卻撇了撇嘴,說道:“還沒有太大的進度,我們參考了摩拖羅拉早期型號的鎳鎘電池的研究方向,但是這家夥的性能卻太拉跨了。

我們在試驗中發現,這家夥在能夠被移動電話可接受的體積範圍內,它的電容量在理論上根本無法支持移動電話的長時間通話,最多不會超過一個小時,這還是把所有的條件都放到了最大寬度。

如果條件再嚴苛一些的話,四十分鐘就是它的極限了。

而且這家夥的充電時間還特彆長,充放電的時間比,都達到了二十比一了。

也就是你充二十個小時的電,隻能用一個小時,或者充十個小時,用半個小時。

更讓人無法忍受的,就是它的記憶性還特彆強,如果前期不進行足夠數量的充放電循環的話,那電池的容量就會快速下降。

到最後那點可憐的剩餘容量,簡直是可以讓人罵娘的存在。

所以我們現在開始轉向鎳氫電池,不過現在我們對於鎳氫電池的實用化的研究,還是有一段距離需要去走的。

雖然這個鎳氫電池在1967年就被研發了出來,但是在電池高密度、小型化的研發上,在世界上還沒有聽說哪裡有什麼突破性的進展。

不過這也無所謂,一步步向前走就是了,隻要投入的夠多,方向沒有錯誤,那麼我想還是能夠有好結果的。

而且我們對帶英的化學家?M.?Stanley?Whittingham於五六年前,在研究替代能源存儲解決方案時所發現的鋰電池結構,更敢興趣。

我看過他寫的論文,也和那些技術人員在一起深入探討過,我們得出的結論是,鋰電池在未來,絕對會成為新一代電池的代表,但是我們現在的科技技術能力還不行。

所以,我們的計劃是,眼前如果急需的話,就先拿鎳鎘電池先頂一陣子,等到鎳氫電池出來後,就以鎳氫電池作為主力。

而鋰電池的基礎理論研究是需要現在就提出來了,等到技術成熟以後,我們就馬上開始對了鋰電池進行實際應用上的研究。”

對於自己二哥的未雨綢繆,朱耀靈表示完全讚同。本站域名已經更換為()?。請牢記。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