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計劃隻是先搞彈藥複裝、手榴彈組裝之類的項目,等工人有了一定經驗再去造技術難度比較大的東西。
但現在手裡有了兩百多人的專業軍工人才,隻去複裝彈藥和手榴彈有些浪費了。
於是他就啟用了三八式步槍的生產線和6.5毫米友板彈的生產線,此外還開了一條對生產技術要求不高的60毫米迫擊炮彈的手工生產線。
老李也算給力,從附近的手工作坊招來了一批鐵匠、木匠和銅匠,還有一批為了躲避鬼子漢奸騷擾來到獨立團駐地附近的婦女青壯。
這些人有近兩千,不少是拖家帶口的。
雖然他們不是專業的工人,但簡單培訓一下,複裝個子彈、搬運包裝、燒鍋爐之類的工作還是能勝任的。
而且秘密基地裡也不全是工廠的崗位,畢竟這裡也有小三千號人,後勤上也需要不少人的。
張浩準備在基地附近種些糧食蔬菜,以減輕對外采購的壓力,最好能實現食物的自給自足,可以儘可能降低泄密的風險。
工人的培訓安置相對比較簡單,有趙剛、齊三元等人幫手,基地的秩序隻用了三四天就建立起來了。
張浩把所有人按照崗位和單位分成一個個人數不等的小組,從十八屯溝選了一百多個人擔任小組組長。
小組組長不要求懂技術,隻要能保證生產秩序就行,等以後工人的思想教育完成,再挑選技術和思想過硬的工人來擔任組長組織生產。
比較難搞的是旅長與抗大送來的九個大學生和隨兵工廠工人一起來的十一名技術人員。
九個大學生除了那個叫林柏年的醫學生可以直接安排到醫療組負責基地的人員醫療保障,其他八人的專業目前都用不到。
張浩隻好讓林誌傑先帶著他們建立實驗室,回頭去準備規劃建立需要他們的化工廠、水電站、製藥廠、機械廠、冶煉廠等單位。
雖然有1980那邊的設備和技術支持,但是想要在1938這邊建立起一套基礎軍工體係還是太難了。
張浩不得不經常在三個時空中來回穿梭,真是身心俱疲。
基地裡最難搞的就是那十一名技術人員了。
他們在國府兵工廠養尊處優慣了,根本受不了基地工廠的艱苦環境,態度十分的消極。
張浩使出自己的鈔能力都搞不定他們。
他隻能暫時安排這些人在一起研究他帶過來的機械圖紙,等自己的指導員到了,再看看有沒有辦法搞定這些人。
如果是在後世,他早把這幫人開了。
可在這裡,他們都是極其金貴的專業人才,錯過了,再找其他的實在太難了。
有金手指也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這是張浩這幾年時空難民當下來最大的感悟之一。
不過好歹秘密基地開始運轉了,算是開了個好頭。
張浩這邊忙得焦頭爛額的時候,鐵三角也沒閒著。
十月底,武漢三鎮徹底失守的消息傳來,三人決定立刻行動。
再不行動,說不定中島老鬼子就要殺回來了。
趁著鬼子現在力量弱,先打了再說。
喜歡亮劍,沒有鬼子對我很重要!請大家收藏:亮劍,沒有鬼子對我很重要!小書包小說網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