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旅長的意思,八爺和鬼子的第一次大規模正麵對戰迫在眉睫。
張浩想先把裝備送到一線主力手裡。
不僅要送防護裝具,他還要順便給各部隊補充一批彈藥。
儘管旅長沒說要,但他不能不送。
他來了,露了臉,又找到了組織,自然不可能再讓大夥兒過戰場上動不動就跟敵人拚刺刀的日子。
在十八屯溝安定下來之後,這是張浩第一次主動外出,接觸其他的部隊。
旅長不願意他表露身份,又不好拒絕他的好意,向三號彙報,征得同意之後,決定親自陪張浩走一趟。
原本鄭友寬說什麼也要跟著,不過得知有旅長親自保護張浩,他也就安心留在軍工廠了。
他有自知之明,要是遇到旅長都搞不定的情況,他跟著隻會添亂。
張浩本身是不太願意旅長陪著自己的。
無他。
旅長可不是鐵三角那樣的大老粗,他運送物資裝備時肯定瞞不過去。
何況他已經在1980,不,應該是1981那邊有了穩定的落腳點,遇到危險他隨時可以跑回9108倉庫。
不過考慮到和旅長相處的那兩個月裡,旅長早該發現了什麼端倪。
但是旅長從來沒有提過。
從這方麵來看,他的能力似乎對旅長也沒有保密的必要,也就同意了和旅長同行。
儘管他對旅長有著絕對的信任,但是在二人會麵時,還是打了個預防針。
他不說,旅長不問,以後大家形成默契,能免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旅長欣然同意,開始帶著他在太行山中穿行,給分布其中的部隊補充裝備物資。
鬼子附近的機場都被搗毀了,因此張浩的膽子大了很多。
二人一路上都是乘坐旋翼機趕路,隻用了三天半時間就完成了對太行山各部的補給。
去陝北的路上,旅長看他的眼神都不對了,“張浩,你有這手本事,根本就是天生的後勤之王。”
“讓你在山溝溝裡搞軍工,太浪費你的能力了。”
張浩自然明白旅長的意思。
八爺和四爺除了窮,最大的問題就是嚴重缺乏後勤。
拋開窮這個特質不談,單單是現在大夥兒還窩在山溝溝裡打遊擊,交通就是限製後勤最重要的因素。
而他張浩就是個可以快速輸送物資的最強後勤。
哪怕他每次的運力都有限,但對目前還不算多的我軍部隊而言,已經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了。
他也有想過轉職去做後勤。
但二號建議他先不要輕舉妄動。
臨時救急可以,專職去做還不到時候。
他能力的最大價值不在運多少物資裝備,而在幫助組織積累力量,讓這邊擁有自己的造血能力。
否則隻靠他一個人,累死他也不可能憑借一己之力改變大局。
況且還有很多不確定的負麵因素需要這邊的人去試錯、去糾正、去抹除。
成長的過程必不可少,不是他直接告訴人家該怎麼做就行的。
說到底,他要麵對的不是一兩個人,而是一群人。
張浩對旅長說道,“這件事等我見到三號自然會有討論的,不過也不要高看我的能力。”
“我隻能救急,希望你可以理解。”
旅長多精明的人,一聽他這話就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此後他再也沒有提過讓張浩專職做後勤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