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室中。
在蘇武進來的時候,已經有一多半人在線。另外一小部分人,也在隨後一兩分鐘內就迅速到齊。
能出現在這間會議室裡的人,除了蘇武以外,最差的也擁有一座數萬人規模的大型避難所。
時間大多都相當寶貴。
也因此,作為會議主持的江河市市政部賬號。
在簡短的自我介紹後,就直奔主題。
“各位,我是江河市市政部部長歐仕華。”
“這次召集大家過來,是因為根據聯邦科學院發送下來的最新消息——”
“在未來兩到五天的時間內,我們東洲大區將會迎來一場史無前例的輻射風暴。”
“屆時,地表空氣中的平均輻射強度,預計會超過正常安全極限的一千倍。”
“部分地區還會爆發輻射災難,在極小範圍內釋放出超過安全極限值數百萬倍的輻射。”
“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提前找出這些輻射災難可能出現的地點。”
“沒有最好,如果有的話,也能及時作出應對措施。”
歐仕華的講話,引起了會議室中的一片沉默。
所有人都在思索,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會給他們帶來什麼影響。
幾秒後,一名與會者提出了疑問。
“輻射災難爆發的範圍和持續時間,有沒有具體的界限?”
“範圍在幾十米到幾千米之間。”
“最多不會超過半徑3公裡。”
“但數量上無法確定。”
“以我們江河市所在地為例,可能一處都沒有,也可能出現十處以上的輻射災難區。”
“另外,這場輻射風暴預計會持續很久,大家要做好與它長期共存的準備。”
歐仕華不假思索的回答。
這些數據攸關生死,哪怕事前沒有刻意去背誦,也很簡單的就銘刻在他的腦海深處。根本不需要再去現場查閱。
“除了輻射,還會不會伴隨有其它次生災害?”
另一名與會者接著詢問道。
“一般不會,但是輻射災難爆發地點,溫度可能會在短時間內急劇上升,最高達到兩百到三之間。”
“根據科學院的評估,一些位於地下淺層的避難所,可能無法應對輻射災難的威脅。”
“最好的辦法是提前搬遷離開。”
歐仕華話中透露的信息,立刻讓現場人心浮動。
要知道在場大部分人的避難所,都是參考地下商場和防空洞的標準進行建造。
哪怕有所加強,最多也不過距離地麵三五十米。
仍然沒有脫離淺層這個範疇。
一旦倒黴的正好撞上輻射災難,等於避難所當場就會報廢。
蘇武聽的也神情極其凝重。
相比於其他人,他的避難所第一層,距離地表更為接近,平均隻有10米的間隔。
唯一稍微好一點的,是避難所的空氣循環和散熱係統,還有混凝土牆體,都經過生存點的強化升級。能夠應對更加嚴酷的環境。…。。
但即便如此,如果輻射災難真的爆發在他的避難所上空的話。
也無異於是一個巨大的威脅。